正文

20.琉球1875(4)

日本的面孔 作者:刘晓峰


有了上述历史背景,再看松田道之1875年之赴琉球,可以说别有一种符号性意味。

1875年,只是日本明治政府对外扩张的开始阶段。东亚的大变局也只是刚刚开始。

1879年,还是由松田道之领队,日本熊本镇台冲绳分遣队300余名、警官160余名被派往琉球。3月27日,宣布废除琉球藩置冲绳县。5月,第一任县令锅岛直彬到任。日本对琉球群岛的直接支配开始了。对日本的直接统治,琉球君臣百姓采取了“不合作运动”与之对抗。琉球各岛相互之间交换血判誓文,“念祖辈所受君恩”,“激于情义”密约“即便面临武力”也决不改变不服从的态度。如果有因此被害者,大家共同出五万贯铜钱来承担其丧葬及抚恤费用。如果署名者背誓,本人处死,父母妻子流罪。宫古岛还发生过处死背叛者的“赞成”事件。但琉球人清楚,仅凭自己的力量最终不可能与明治政府相撷颃。相当多的琉球人逃亡到清国,把希望寄托在清朝身上。

19世纪末叶,围绕琉球的所属权问题,清朝确曾与日本多次展开过交涉。依照陈在正教授的研究,包括1874年中日《北京专条》在内,清朝从未曾放弃过对琉球拥有宗主权的主张。但是,19世纪末叶的清朝,正像《红楼梦》中的贾府,“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到了1894年甲午战败,连台湾都成了日本人的战利品,已经被日本“处分”的琉球,所属问题就更不可能提到议事日程了。

从1875年数起,70年后的1945年,在琉球岛上发生了二战中最为惨烈的冲绳之战。残酷的战斗中岛上居民死亡了1/4。这些人有的死于美国人的炮击,有的被看成间谍或叛徒死于日本兵的虐杀,还有很多人是在日本兵强迫下不得不自杀。而能令人追忆起昔日琉球王国的历史遗迹,也在硝烟和炮火中摧毁殆尽。硝烟散去,被烧焦的土地一块块被铁丝网围起,规模巨大的冲绳美军军事基地拔地而起。距1875年后的1972年,美国将冲绳的行政权归还给日本 ;125年后的2000年,日本把八国首脑会议安排到了冲绳。冲绳和平运动活动家宇根悦子说,仅仅一个世纪之间,冲绳人经历了由唐(中国)世界向大和世界、大和世界向美国世界、再由美国世界向大和世界三次朝代的转换。琉球的历史,就这样连续不断地翻开一页又一页。

不过,这已经应该是另一篇文章叙述的故事了。

河原者:日本的暗部

2006年《读书》第8期刊登了陶子的文章《樱井大造与帐篷剧场》。陶子对日本小剧场运动素有研究,并且接触过很多当事人。她的生动介绍,令我读后获益良多。不过,陶子讲到帐篷式演出形式时提到了“河源者”,她对“河源者”的解释却有不够准确的地方。

“河源者”的准确写法应当是“河原者”。从京都车站坐地铁北上去北大路,中间经过一站,名字叫做“河原町”(kawaramati)。和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河原者”(kawaramono)。这里的“河原町”和“河原者”中的“河”,指的都是京都市东面那条贺茂川(上游汉字写做贺茂川,下游写作鸭川。按,日语中“贺茂”与“鸭”发音同为“kamo”)。“河原”指的是河边河堤与河水之间的河滩地带。今天的贺茂川在河原町东面,河道被拉直,河床梯级下降,河堤也经过彻底整备,不仅具备充分的防洪功能,而且两岸栽种的樱树和枫树,都已经长得很粗大茁壮,春季樱花如云,秋季枫叶胜火,是京都最可观的胜景。但是,古来的贺茂川的河套要比今天的靠西很多,并且河床不像今天这么直。它弯弯曲曲绕着城东,一旦发起大水,立即成灾。《源平盛衰记》记载当年白河上皇称天下有三件不如意的事令他没有办法:一是双陆的骰子,从中国传来的赌具吸引了很多人的热情,民间赌博久禁不止;一是山法师,这说的是延历寺的僧兵。这些脾气暴躁的修行者一不高兴就抬出神轿横置市中。总不能让神为人间些小细事在露天栉风沐雨吧,所以最后总是白河上皇给出妥协条件,求法师们把神轿抬回去;还有一件就是贺茂川发大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