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枸杞(1)

日本的面孔 作者:刘晓峰


这是一个极平凡的故事。

公元724年,28岁的竹田千继已经是山城国爱宕郡颇有点名气的大夫了。当每日为他讲读汉方的药师溘然仙去之后,方圆百里之内,已经没有人医道比他再高,所以,即便是村中最受人尊重的贞吉老人,见到他也总是恭恭敬敬地叫一声“竹田先生”。然而,令左邻右舍皆感奇怪的是,凭医术足以谋生的竹田千继,居然从别人那儿买了两块地,自己种了起来。允亮那时还只是村中的一个野孩子,一当他发现那两块地上长出的是一种从来没见过的草的时候,他就充满好奇地对正在地里劳作的竹田千继发问:“竹田先生,你为什么不种稻子、不种麦子,种这种草呀?”那医生并不回答,只顾在那里忙他自己的事情。于是允亮转回头,一溜烟跑回村子。

不久,大家就都知道竹田种了不知名的草。好奇的人还特地找竹田不在的空当去那里看过,回来都说确实不知那草的名字。于是公推村中岁数最大也最有威望的贞吉老人去向竹田询问。要知道,在这小小的村子里,居然有人宁可种草而不种粮食或蔬菜,这该是多么大的奇怪事儿。然而,贞吉老人带回来的答案并不能让人们满意。竹田把老人很尊敬地请到屋里,热情地接待了一番。但谈及那些草,他却只说那不是草,是“哭叩屋”。但“哭叩屋”是做什么的,仍是没人知道。

…………

接下来的故事是越发平淡的。

那以后,野孩子允高总是用心地去偷看。他看到竹田掰下那草的叶子,煮在饭里吃了,拌在菜里吃了,就立即回来把这消息告诉村人们。这多少满足了村人们的好奇心。允亮也觉得自己忽然重要了起来。到了秋天,允亮又传来了新消息,说竹田把“哭叩屋”的根煮了吃呢。但这回似乎关心的人已经不那么多了,并且他们也偷吃过那些“哭叩屋”叶子,并没有什么好味道。所以,后来当允亮看到竹田先生又用“哭叩屋”的根酿成酒喝,把挤出的汁兑到洗澡水里的时候,他也懒得把这些消息挨家挨户地告诉每一个人了。这会儿的人们都在谈论着新登位的天皇要举行的大尝祭。天皇新登位才有这活动,那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逢着的大事呢!于是允亮也挤到贞吉老人家的院子,大睁着眼睛听人们讲过去大尝祭中的种种气派和风采,宛如听另一个世界的神话的一般。那是允亮八岁时的事。

过了几年,竹田先生到别的地方行医去了。再听到他的消息,说他要回到村子里来,已经到了允亮58岁那年。和他一起在贞吉老人家院子谈论过大尝祭的人都已不在人世了。像当年的贞吉老人一样,允亮这会儿成了村里的岁数最大也最有威望的人。他觉得自己很满足,子孙成群,吃穿是不犯愁的。有时他又觉得日子过得空得慌,不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而且从小一起玩的伙伴都先后辞世,没有人可以坐下来,和他聊聊小时候的事情。那时候,活过50岁的人已经算是高寿了。正是因为这样,听说久已搬走做药师的竹田先生要回这村子一趟,允亮高兴得很早就起来扫了院子,又赶到村口去迎客人。

“早晨好哇,老人家!您可真是越活越硬朗啊,这么早起。”

“咳,我算什么老人家,今天要来这儿的竹田先生才是老人家,他长我20岁呢!”

“看来还是老糊涂了。”问好的常跑郡里的柏山想。他常从郡里贩些盐之类的零碎儿,挣点小钱。前几天他去郡里的药铺为别人取过药,见过竹田先生的。那人怎么会比允亮老汉还大呢。柏山想。

“您记性还好哇?”柏山问。

“还成,小时候儿的事,记得清楚着呢。我还去竹田先生的地里偷过‘哭叩屋’叶子吃呢。‘哭叩屋’,是呀,你没听说过吧?……”

允亮一下觉得很兴奋,他一下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从地里跑回村子告诉大家竹田先生种草的事。可柏山没有等他说完,已经走得很远了。年轻人忙着年轻人的事呢,爱听他摆弄陈芝麻烂谷子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而将要来的竹田先生,就一下子显得亲切了许多。

到了日中的时候,允亮也没等到竹田先生。这会儿他孙子来村口唤他回去。

“爷爷,竹田先生在咱们家里等你呢。”

“怎么,这老爷子已经从这儿走过去了,我竟会看不见。看来是真的老啦。”允亮想着,推开了家门。站在门口的,是一个二十八、九岁的年轻人。用眼一看,允亮就知道他是竹田的儿子或孙子。瞧啊,长得多像呢!

“竹田先生在哪?”允亮有些心急地问。那年轻人拉起他的手说。

“是允亮吗?已经不认识我了吗?我是竹田千继呀。”虽然允亮开始不相信,可两个人坐下来聊起从前的事,允亮已经忘了的,竹田可还记着呢。大概有七八年没这么和别人讲过这么多话了。到了最后,当允亮完全相信眼前的“年轻人”就是竹田的时候,他的心里出现了一个好大的疑问。他不知该如何问,可还是问了:

“竹田先生何以还是这样年轻呢?”

“允亮,你小子还记得偷我的‘哭叩屋’吗?我不见老,就是因为吃‘哭叩屋’哇。我是从中国的医书,叫《本草》的里边看来的。它说这‘哭叩屋’驻颜延龄。恰好那会儿渡海来的人中有带来种子的,我就试着种和用,看来,还真是有效果呢。”

竹田走的时候,答应找机会给允亮送一些“哭叩屋” 的种子来。而允亮还提出了一个自觉得有点过分的要求,请竹田先生留下了一幅字。在很细致的织帛上,竹田先生写下了“枸杞”两个字,并告诉允亮说:

“使人长寿不老的,就是这枸杞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