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名胜新探(5)

破译天下谜团:人文社会博览 作者:马驰聘


然而,这座狮身人面像又修建于何时呢?狮身人面像是刻在石灰石床岸上的,所以它坐落在一个壕沟里。壕沟的四壁给地质学家提供了令人感兴趣、但又不确凿的证据。它们被水严重侵蚀的事实,表明这个壕沟是在公元前5000年前开凿的,因为历史上这一地区的降雨量只有那时是最高的。

同时还进行了超声波穿透岩石的地震研究。研究揭示,狮身人面像的“尾部”是在海夫拉统治时期刻在石床上的,它的年龄只有巨像前面及两边的壕沟年龄的一半。即是说,海夫拉只是对已经有几千年历史的狮身人面像进行了整修,并纳入他的墓群之中。这一结论令考古学家大吃一惊,因为这说明了狮身人面像的头部在海夫拉出世时就屹立在那里几千年了。

地质学家于1991年10月22日在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地质学年会上提交了他们的研究结果,认为巨像的实际修建年代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7000年之间。

南·马特尔遗迹的调查

南太平洋波纳佩岛的东南侧有一个名叫泰蒙的小岛,在这个岛延伸出去的珊瑚礁浅滩上,矗立着一座座用巨大的玄武岩石柱纵横交错垒起的高达4米多的建筑物,远远望去怪石嶙峋,还以为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留下的杰作,近看又仿佛像是一座座神庙,这就是南?马特尔遗迹。

近年来,不少欧美学者来此调查,大家都对这项宏伟工程是用人力完成表示怀疑。据调查,整个建筑用了大约100万根玄武岩石柱,系从该岛北岸的采石场开凿,加工成石柱后用筏子运到这里。专家们估计,如果每天有1000名壮劳力从事开凿,那么光是采石需要655年,加之,还要用人力加工成五角形或六角形棱柱需要二三百年,最终要完成这项建筑的话,需要1550年的时间。

有的考古学者认为玄武岩是岩浆冷却的火成岩,试图将建造遗迹用的五角、六角形石柱解释是冷却凝固成型的。但是,从实际石柱的表面来看,很难解释是自然成型的。

另一方面,美国的一调查小组曾用碳14对遗迹进行了年代测定。结果表明南?马特尔遗迹是在距今近800年前,即公元1200年左右建造的。公元13世纪初是萨乌鲁鲁王朝统治波纳佩岛时期。所以调查组设想环绕波纳佩岛的南?马特尔遗迹也许是作为该王朝的要塞修建的。萨乌鲁鲁王朝创始于公元11世纪,在经历了200多年的繁荣时期后灭亡了。

太阳门之谜的考证

蒂亚瓦纳科文化是公元5世纪到10世纪之际影响秘鲁全境的一支文化。作为该文化的代表太阳门,由重达百吨以上的整块巨型石雕镌而成,造型庄重,比例匀称。它高米,宽米,中央凿一门洞。门楣中央刻有一个人形浅浮雕,人形神像的头部放射出许多道光线,双手各持着护仗,在其两旁平列着三排48个较小的、生动逼真的图像,其中上下两排是面对神像的带有翅膀的勇士,中间一排是人格化的飞禽,浮雕展现了一个深奥而复杂的神话世界。这块巨石在发现时已残碎,1908年经过整修,恢复旧观。据说每年9月21日黎明的第一缕曙光总是准确无误地射入门中央。

为弄清蒂亚瓦纳科文化的来历,美国考古学家温德尔?贝特用层积发掘法证明该文化最早年代为公元300~700年,太阳门等建筑在公元1000年前正式建成。这里原是宗教圣地,朝圣的人群跋山涉水去那里举行朝拜,可能就在朝拜同时运来了建筑材料,建造了这些宏伟建筑物。前苏联历史学家叶菲莫夫、托卡列夫也赞同这一观点。但问题是,在当时生产力极为原始,怎么把重上百吨的巨石从5公里外的采石场运到指定地点,这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玻利维亚著名的考古学家、蒂亚瓦纳科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庞塞?桑西内斯和阿根廷考古学家伊瓦拉?格拉索用放射性碳鉴定,蒂亚瓦纳科始建于公元前300年,公元8世纪以前竣工,一般认为在公元5至6世纪。建造者可能是安第斯山区的科拉人。他们都认为太阳门是宗教建筑。

奥尔梅克巨像的溯源

奥尔梅克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是用天然球形巨石刻成的头像。据考古学家研究,奥尔梅克人没有带轮车辆、拖车牲畜和滑车设备,全靠人力搬运东西,因此这些石材的运送方式可能主要是水路运输。除了运送石材,最费时费力的还是雕刻这些坚硬的玄武岩石。奥尔梅克人没有金属工具,也缺乏用于雕刻的比玄武岩石更坚硬的工具。因此,大部分的工作是通过敲击和打磨完成的。

人们发现,每一尊奥尔梅克雕像都遵循统一的套路:一个年近中年的男性,脸丰满而令人生畏,鼻子宽又平,眉头紧蹙,双眼圆睁。每一座头像都紧紧地戴着一顶盔甲似的帽子。有人认为石像的帽子是某种神圣球赛的安全帽:在这种球赛中,失败的一方会被砍下头颅。因此,这种头像可能与这种竞赛的祭祀有关,或者又是一种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纪念物。后来发现于中美洲的一个部落统治者的雕像十分引人注目,名为“不朽的玛雅”,其文化根源可以追溯到奥尔梅克时期。这一发现为奥尔梅克石头像是首领或统治者雕像的说法增加了有力的证据。

许多考古学家和碑铭研究家认为,奥尔梅克雕像可能是另外一种文化传统的代表物;而这种文化传统综合并传达了萨满教(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的主题。

“鬼城”新探

1977年1月30日,在马里共和国的支持下,罗德力克?麦金托斯和一些考古学家来到非洲西部的马里共和国的金纳城3000米外的城方,对这里的一座荒无人烟的“鬼城”进行考察。从已发现的房屋、地基、围墙的遗址中可以看出,当年有数千人曾在这里居住。随着挖掘工作的一天天深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东西越来越多:谷壳、动物的骨头、不完整的陶器陶俑等等。考古学家通过对这些文物的测定,确认这座古城建造于公元400年,公元1300年左右被城里的人放弃。

但是,学术界始终认为,公元9世纪,北非阿拉伯人进入撒哈拉沙漠并开始进行贸易后,都市化的概念才传到西非。按这一时间推算,所有西非地区的古城最早不能超过13世纪。至于这座古城到底是何人兴建?城内的人都从事什么行业?他们靠什么使这里初具规模?这些都是令考古学家迷惑不解的问题。

为了尽快找到答案,1981年,罗德力克?麦金托斯再一次带领考古专家对古城进行了第二次挖掘。他们首先发现了一个与现代金纳人家庭结构比较相似的古金纳人家庭的旧址,随后又发现了一些铁制品和石制的手镯,以及金制的耳环、鱼钩、铁叉、铁刀和陶器。这时,考古学家对古城又作出新的判断,他们认为古城连同周围的小城人口最多时差不多达到两万,他们中有从事铁器、陶器、金器制造业的,有从事贸易的。考古界先后否定了罗马人、埃及人和拜占庭人,这就等于否定了地球上的人类。于是有人提出,也许真有天外来客在这里居住,附近的人叫这里“鬼城”,可能与这些人出现的方式有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