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三种人敲破医生门:阴虚人、内热人、脾湿人(1)

孔令谦谈会吃才健康 作者:孔令谦


病从何处来?我们往往把生病怪在老天头上:生病了是我运气不好。其实,这一点还真错怪老天爷了。从中医的角度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是自家生,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造成了你的不良体质。

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你会发现,现在的人生病越来越相似了,比如中老年人的三高。这是因为现代城市人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单一:熬夜、长期工作、大吃大喝、喝酒、抽烟……这些不良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造成了现代都市人的普遍不良体质:阴虚、内热、脾湿。

三种人的新“四害”:烟酒、熬夜、压力、过饱

阴虚、内热、脾湿,是今人常见的三个体质倾向,也是致病的三个主要因素,这三个因素常常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纠缠在一起发病,错综复杂。只是有的人可能内热相对多一点,或者是阴虚相对多一点。年轻人以内热为多见;老年人以肝肾阴虚为多见;较为肥胖的人,爱思虑的人,少运动的人,往往多脾湿。在养生的时候,应该三者综合起来考虑。

阴虚主要是指肝肾阴虚。肾主水,主阴,为先天之本;肝属木,主血,为肾之子。肝肾一体,为一身阴血之本。阴虚主要由四个原因引起:年龄、烟酒、熬夜、抑郁。

年纪大了阴气自然就少

《黄帝内经》中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就是说阴血在生命过程中会自然损耗,人年纪大了阴血亏虚,这是正常现象。现在人寿命普遍增长了,所以肝肾阴虚的情况就更为多见了。这告诉我们两点:一是年纪大了,阴气自然就少,老年人阴虚是自然现象,没必要太担心;另一方面就是提示我们,到了三四十岁,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就要注意了,不要做伤阴的事,而要注意补阴。

如果不知道保养自身阴精,“不知持满,不时御神”,“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阴精非正常地耗散了,所以很多人还不到40岁就已经出现了肝肾阴虚的表现:如骨蒸潮热,头发干枯,等等。

阴虚多阳虚少的两大原因:吃得好动得少,想得多睡得少

现代人在饮食方面,吃得好动得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饮食多肥甘厚味,摄入多而运动量少,摄入的没有充分利用,也不能彻底代谢和排出,蓄积体内,则为湿邪,湿邪郁久易化热,热盛久又必伤阴,故易为阴虚湿热。

二为情志原因,想得多睡得少。工作紧张,人际关系复杂,精神压力大,五志过极皆能化火伤阴。工作忙碌加上思虑过度导致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差。中医认为,人体气血循环是一个天人相应的过程,白天卫气行于阳经,卫外而为固,人处于清醒状态;夜间卫气运行于阴经及五脏,人则卧寐休息,睡眠是一个养阴的过程,故古人强调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现在人们往往要接近甚至超过午夜才睡,故阴分易伤。

另外还有一个年龄上的原因,现在老年人的人口比重较大,“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现在中老年患者占了很大比重,这一部分人肝肾阴虚的尤多。

儿童和青壮年体质多为实热或湿热,中老年体质多为阴虚肝热或阴虚湿热。因此针对儿童和青壮年其饮食原则应以清热类食物和化湿类食物为主;而中老年则应以滋阴、清热和化湿类食物三类和餐。

肝气不舒也会内热伤阴

内热主要表现为肝热。肝气主疏泄条达,调节全身气的运行,就好比我们家里的管道枢纽,枢纽坏了,全家管道都不通。同时肝又是藏血之脏,肝气之疏泄功能是以肝肾之阴血充盈为基础的,前面说了现在肝肾阴虚的人较多,阴虚必生肝热,而热反过来又会伤阴,患病或为肝阳上亢,或为肝火上炎,或为肝气横逆。所以平时养生上就要注意调肝,让气机顺畅,这样就能减少内热,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固护阴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