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节:蒋梦麟:“有所为,有所不为”(1)

北大传奇 作者:张明帅


连载4 蒋梦麟:“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物索引】

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浙江省余姚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幼年在私塾读书,12岁进入绍兴中西学堂,开始学习外语和科学知识。后在家乡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1908年8月赴美留学,次年2月入加州大学,先习农学,后转学教育,1912年于加州大学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攻读哲学和教育学。1917岁3月,蒋梦麟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即回国。1919年初,蒋梦麟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自1919年至1945年,蒋梦麟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1964年病逝于台北。

自嘲北大的“功狗”

在北京大学这一“百年老店”中,蒋梦麟是到目前为止执掌校政时间最长的“老板”,然而或许是因为蒋梦麟后来追随国民党败退台湾等原因,蒋梦麟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并不被“新北大”所看重,北大“书写”的各种历史书中并没有给他相应的地位。

五四爱国运动之后,蔡元培悄然离开北大,委托蒋梦麟主持北大校务。在蔡元培任校长期间,蒋梦麟长期担任总务长,三度代理校长,1930年冬正式担任北大校长。先后主持校政17年,是北大历届校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学识渊博,精明干练,在那黑暗而动荡的漫长岁月里,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办学,为北京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于他的贡献,傅斯年曾有这样的评断:“蒋梦麟的人格魅力不如蔡元培,学问不如胡适,但办事却比他们高明。”对于傅斯年的看法,蒋梦麟是认可的,但同时他又开玩笑地说:“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的功臣,我们两个人不过是北大的功狗。”

平庸之身,掌印北大

蒋梦麟在北大的功业,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代蔡元培任校长开始的。此后的中国,稍有良知的教育家,都面临夹在顽固强硬的政府与热情激进的学生之间的困境。

按当时的说法,蒋梦麟在北大毫无根底,那他拿什么资格来替蔡元培代办校长事务呢?因为蒋梦麟来自黄炎培的江苏教育会,而当时的北大有些教授特别担心江苏教育会对北大存有野心,因而对蒋梦麟之来持反对态度。

蒋梦麟兼职北大教授,当然是因为他在《新教育》杂志的影响,另外两个直接的原因也不容忽视,即他既是北大校长蔡元培在绍兴中西学堂的得意门生,又与当时北大“明星教授”交情甚笃,政治理念、教育主张也相当一致。

五四运动发生不久,当时的北京政府酝酿解散北京大学,江苏教育会的黄炎培、蒋梦麟等人设想,万一倡导新文化运动的北京大学果真保不住了,他们就请北京大学的新派教授到南方,努力办好一个东南大学,作为新教育的重镇,而将北大交给那班旧派人物去搞。

不论这种建议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北大同仁对江苏教育会存有戒心则是合乎情理的。然而问题是,既然大家一致拥护蔡元培返校主政,而蔡自己选定的蒋梦麟已经到了北京,如果不让他代替蔡元培又能怎么办呢?逻辑的结论必然是,假定不让蒋梦麟来做代表,连蔡先生也不回来了,那就妨碍了大局。

于是出于对全局利益的着想,与蔡元培关系密切的马叙伦等人在教授中做了许多疏通工作,化解教授们对蒋梦麟的敌意。不过,初来乍到的蒋梦麟也很识相,在出席教职员欢迎晚会的时候,很谦虚地说:“蔡先生派我来代捺捺印子的,一切请各位主持。”

对于蒋梦麟谦逊的姿态,北大教授们自然感到满意,于是评议会顺利通过蒋梦麟担任总务长代行校长职权。此后,蔡元培离开学校,蒋梦麟就顺理成章地代理校长了。

当然,蒋梦麟的治事功夫和办事手腕也是不可否认的,在他的治理下,一切均措置得宜,北大各方面的秩序很快获得了恢复,各方面均有宁息之象。教育部那些原先总与蔡元培为难的人,无不降心相从;先前对北大攻击不遗余力的安福系也因蒋梦麟的到来停止了。北大因蒋梦麟的到来也免去了被解散的危险。

为民族复兴留种子

中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教育机关受到严重的破坏。平津沦陷以后,许多教员和学生知道在侵略者的刺刀下绝无精神自由的希望,纷纷追随他们的学校向南或其他地方转移。鉴于这种状况,国民政府下令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