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百年IBM百炼成钢

IBM:蓝色基因 百年智慧 作者:张烈生


百年老店似乎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全球各国都有很多超过100年的机构,有些是营利的,有些是非营利的;有些是政府支持的,有些是私人的;有些是上市企业,有些仍然保持独资或合伙经营。同样百年历史的机构在中国也有不少,像我们熟悉的同仁堂、全聚德等。他们的故事我们很多已经耳熟能详。“没什么有趣的”,有年轻人这样说。

但凡是做过企业的人,无不希望自己的企业健康长寿。也许他们并不真正了解这是多么困难的事,因为创始人从来看不到100年那么长。要知道,要成就一时,努力加上幸运和适当的时机或许能够达到,所谓“时势造英雄”指的就是这一点。可是,要做到不是昙花一现,进而富过三代乃至成为百年老店,这中间要经历多少次“时势造英雄”,要面对几次技术的兴替,还要打败多少个竞争对手,才能修成正果!只要有一次闪失,企业就可能如大江东去,一去不复还。所以说,无论企业是怎样的性质,能够生存100年或更长时间,每家机构肯定都有它的独到之处。

在众多的百年老店中,有一类机构,不但要面对上一世纪全球跌宕起伏的环境和挑战,而且要恪守着严格监管的要求和对投资者的责任。面对更多的约束和责任,这些公开上市的企业要做到基业长青难度也就更大了。有趣的是,西方公司的企业化发生在19世纪后期,然后经历20世纪的完善和验证;而中国的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的出现却是发生在20世纪后期,然后步入21世纪。两者相差大约100年。虽说相隔100年,也许差异性太大而无法比较,但个别西方企业所经历的发展过程,与改革开放后许多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和机遇颇有相似之处。因而,了解它们的成长经历,对中国本土企业成为下一世纪的百年老店,或许会有所帮助。

今年刚好100岁的IBM,就是这样的企业。有不少来自不同行业的国内领军企业表达过“做中国的IBM”的愿景,它可能是最被企业界推崇的偶像级企业了。它上市达95年,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1918年和1941年)、两次全球性金融和经济衰退(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无数次的技术革新带来的竞争和机遇,还出现过两次自身经营的问题。它曾经是美国最成功最赚钱的企业,也差点因骄傲和官僚主义分崩离析。在走过这些路后,IBM今天依然在多个领域中有着优秀的表现。

诚然,IBM已经不那么时尚——对于一个以IT为主业的公司来说,100岁是够老了;严格说来,IT这个词所代表的信息科技行业,真正形成只有几十年。这个行业里很多明星企业要比IBM年轻许多:苹果公司成立于1976年,微软成立于1984年,谷歌成立于1998年……人们注意的焦点,经常是最新款的数码产品几时上市,或者哪一家新锐公司的股票市值又创造了新高。相比之下,百岁高龄的IBM,似乎成了保守甚至乏味的代名词。

100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一个个体的生命难以亲历或见证所有的事情,所以人们往往容易把时间变成片面的东西,只看到今天而忘了昨天。其实,那些新锐企业得到的光环与追捧,IBM都得到过;那些面临中年危机的企业所遭遇的困惑与瓶颈,IBM也都经历过。打开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事实:当人们惊叹谷歌于2007年11月创下的741美元的股价纪录时,早在1968年5月,IBM的股价就达到了688美元,市盈率达到59倍之高!而在这个数值以前,IBM的股票就已被多次分拆,688美元没有被突破,是因为后来IBM的股票再次被分拆(谷歌的股票从来未被分拆过)。

从技术上来看,作为一家IT企业,IBM在100年间始终是这个行业的引领者。它以划时代的S/360大型机系列颠覆了此前计算机设计“各自为政”的做法,将“通用性”和“兼容性”这两个我们今天看来理所当然的特质最早引入计算机产品,由此成为现代计算机架构的定义者。而所谓的“大型机”,在人们脑海中也成了S/360架构及其后代的特指。计算机它所采用的WINTEL架构(WINDOWS操作系统+INTEL处理器)也成为整个PC行业的通用架构。还有磁盘存储、软盘,最早让人可以有效指挥计算机的程序语言(例如FORTRAN),第一套交易处理系统CICS①,能够更好地进行数据管理的第一个关系型数据库(Relational Database)等。这些一个又一个的“第一”,代表了IBM以科技为本的业务。

100年来,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和演进,始终躲不开绕不过IBM这个名字。我们的生活早已被它改变,只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自知,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了人类IT应用的最基本元素。就如同我们每天用的水电,人人都觉得理所应当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当某天突然断了供应,我们才会发现它们的弥足珍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