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商业帝国的沉淀与崛起(5)

IBM:蓝色基因 百年智慧 作者:张烈生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无论古今中外,如果赶不上、抓不住好的机遇,本领再大的人也很难取得大的成功。反过来看,机遇总是留给预备最好的人。所以当机遇碰上有预备的人时,结果就出了一个IBM。

老沃森执掌CTR后并不是一直都一帆风顺。1921年,因为库存过大,CTR的营业额下降36%、利润下降50%,靠着贷款才逃脱倒闭的厄运。1932年世界经济大萧条正盛时,公司再次遭遇负增长,营业额和利润分别下降11%和14%,股票跌到1921年的水平,董事会甚至考虑过罢免老沃森。

CTR的第一桶金,有赖于抓住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机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对于制表机的需求大大增加,先是铁路和保险行业大量使用,后来又延伸到政府部门。主营制表机的CTR又适时将产品加以改进,致使订单大量涌来,公司业务进入了第一个增长时期。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虽然也给已经改名的IBM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老沃森顶住压力,在困难时期仍然加大研发投入,给股东分红派息,他深信在风暴之后会有晴天,而机会将会留给在雨天时有充足预备的人。1929年在美国股票市场崩盘之际,IBM的收入达到1800万美元,净利润700万美元,而且给股东派发5%的股息。1930年到1934年,虽然IBM的营业收入几乎没有增长,但是公司非但没裁员,还在继续雇用员工。大萧条之后,美国政府实施罗斯福新政,确立了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价格控制和公众工程等项目都需要大量的IBM机器去处理,其他制表机生产厂商在危机时期普遍减产求生,而老沃森未雨绸缪的投入为抓住这一机会打下了基础,IBM成为唯一有能力满足政府需求的厂商。美国政府成为了IBM最大的客户,而各大企业也向IBM订购大量制表机以向政府报送大量统计材料。自此,IBM超越了所有竞争对手,成为数据处理行业的霸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更给IBM提供了高速扩张的机会。作为美国国防部签约的供货商,IBM将所有生产设备都用来服务美国政府,生产了大量投弹瞄准镜、来复枪、马达部件等军需品,并且通过技术研究和支持大战需要,推出了很多新技术,比如1943年制造出的第一台以真空管代替电动继电器的乘法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完全以电子方式进行数学计算的机器。还有IBM初涉计算机行业的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ASCC),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4年推出的。老沃森甚至在1937年提出“让世界贸易促进世界和平”的口号,这句话后来也成为IBM在全球的口号。

从1914年到1940年大战前,IBM的年收入从400万美元增长到4 500万美元,26年增长了11倍。到了1943年年收入便首次突破1亿美元,比三年前翻了一番,29年增长了25倍。到1945年大战结束时,收入又增加到1.38亿美元,比1940年增长了两倍。其中1941年至1943年,营业额增长率分别为33%、43%和52%。1946年大战结束后,收入仍达到1.16亿美元,而且在1947年时又回到1.39亿美元水平。老沃森通过抓住这几个时机,在30多年间,以傲人的成长速度带领IBM奠定了在美国企业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