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IT巨擘的爆发与挑战(12)

IBM:蓝色基因 百年智慧 作者:张烈生


计算机的春秋战国时代

20世纪60—90年代间,S/360和370、UNIX和PC分别是信息处理或数据处理行业的三大主要平台。S/360和370开拓信息处理的时代,UNIX帮助降低计算成本和普及应用,而PC则把处理能力放到个人手里。这些技术分别在这段时间里显现它们的价值并且被市场接受而获得生存的空间。虽然三个平台间看似找到一个各自生存的均衡环境,但是身处在每个平台上的各个企业间,竞争依然存在而且极为激烈。哪怕你选对了技术平台甚至你是掌握技术的佼佼者,最终还是有可能被淘汰。

细看当年的“BUNCH”的结局。宝来收购了UNIVAC成立了优利公司(Unisys),并逐渐转型成一家行业IT服务公司。NCR被AT&T收购,后来又分拆出来,之后将计算机硬件业务出售给美国旭电公司(Solectron),退出了通用计算机市场转而专注于ATM和POS等特定行业领域。CDC分拆成了几个公司,后来大部分被别的公司收购。而霍尼韦尔则把计算部门卖掉转去做工业制造。

前文提到的IBM S/370兼容机厂商阿姆达尔和日立数据(HDS),分别在2000年宣布放弃或缩减在该领域的技术投资(那一年IBM推出技术更先进的64位主机Z900)。以DEC和王安为主的一系列中小型机厂家,也大多以被并购和退出收场。

在IBM PC兼容机战场上,以技术起家的AST最早退出。康柏于2003年被惠普收购。IBM于2004年出售PC业务于联想。代之而起的是戴尔(Dell)和新近以并购晋身PC前列的宏基(Acer),再加上并购后的惠普和联想,形成四足鼎立。但笑得最开怀的则还是微软和英特尔两家控制着标准的公司。

不过,由于受到互联网和所谓“后PC时代”各种个人电子设备(手机、平板、电子书、上网本、各种嵌入式设备等)的冲击,PC市场现在正处于一个微妙的状态。一方面,兼容机厂家正努力在PC(包括笔记本电脑)的市场中继续寻求薄利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它们又在积极开拓新的发展路向,降低风险。历史将会见证,曾被比尔·盖茨预测将会在数年间成为“恐龙”的IBM大型主机(mainframe)会否比PC活得更久。而在“后PC时代”的个人电子设备市场中,除了苹果的“中兴”以外,还将有谁会冒出头来,谁又会笑到最后?

在UNIX市场上,由于RISC处理器持续的研发投入非常惊人,市场的玩家越发稀少,过去10多年的角逐几乎只在三家公司之间展开。踏进21世纪,最先投降的SUN公司接受甲骨文的收购,好让其“香火”得以延续。甲骨文在收购以后形成硬软件一体的企业客户供应商。而惠普也宣布采用Intel处理器作为UNIX系统的核心,放弃原来自己的处理器投入。通过收购EDS和其他企业中间件公司,惠普也将在企业客户市场中更直接与IBM和甲骨文短兵相接。企业客户的市场,又将进入另一个“三国时代”。

猛一看,以上在30多年间进出行业的几乎全是系统硬件公司,这固然和前期行业以硬件为主的格局有关,但依然可以看出这个行业的变化实在太快。而在这段时间最大的赢家,除了IBM以外,似乎是随着IT行业大潮而崭露头角的软件和通信公司。它们很多在20世纪90年代百花齐放,并见证互联网的降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