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休身息心,才能养好胰岛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作者:王雪


在俞幼章老师家的书房,墙上一幅装裱精致的书法作品吸引了我——“休身息心”,瘦宋体,生新劲硬,有启功先生的神韵。俞老师主动向我介绍,这是他自己的书法习作,写的是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四字箴言”。

“休身息心”,休,一个人靠在一棵树上,是歇息的意思;息,与心有关,大概是休息心、休息大脑的意思。那么,休身息心,是不是说,糖尿病患者既要懂得休息身体,又要懂得休息心智呢?

俞老师给我讲了个故事:

有个刻苦训练的篮球运动员,他每天除了按照队里的要求进行集训以外,还利用别人休息、吃饭、调整的时间训练,每天只睡很少的几个小时,绝大多数时间都奉献在训练场上。按理说,这样的队员应该突飞猛进、技术超群吧?但事实上,他这样拼命训练,换来的只是越来越差劲的技术和越来越疲惫的身体。

巧合的是,篮球队的隔壁是围棋队,队里同样有一位拼命三郎式的选手,他连吃饭、睡觉都在想着下棋的事,就连上厕所都在琢磨棋谱。他赢得冠军了吗?没有,初赛就被淘汰掉了,棋艺不佳不说,健康还出现了问题。

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看到这个情况,灵机一动,出了一个妙策:让篮球队员和围棋选手每天交换3个小时,打篮球的去下下棋,下棋的去打打篮球。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篮球队员恢复了生龙活虎,围棋选手变得才思敏捷,两个人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俞老师问我。

“嗯……说明了身与心要交替休息,不能只让身体劳累,也不能只让心劳累。对吗?”他的笑容告诉我:答案并不如我所想的那么简单。俞老师给我讲了他年轻时候的故事:

在得病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失衡的状态之中,心太过劳累,身体又太过安逸。吃、住、工作全都在学校里,每天走不了

200米的路。有一次收拾东西我惊讶地发现,10年前买的鞋,到现在还崭新崭新的,鞋底的纹路几乎都没有磨变样。不是我爱惜东西,而是我走路实在太少,想穿坏一双鞋都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心累。教全年级6个班200多个孩子,同时又是班主任,谁谁成绩下滑了,谁谁早恋了,谁谁家长闹离婚影响孩子了,谁谁和同桌闹了矛盾……大到升学,小到上课走神,全都得管。我这个人又偏偏爱多事,该管不该管的全都想管。备课和批改作业只好占用晚上的时间,经常会忙到深夜。

那时候我也知道生命在于运动,我认为这是脑力运动,运动量很大,足够了。现在想想,真是陷入误区了。那种生活方式时间长了,就会出问题。我的糖尿病体质,就是那时候落下的病根。

俞老师告诉我,“休身息心”中的“休息”二字。并不如我所想,是不动身体、不懂脑子的那种休息,更不是很多人以为的“睡大觉”的意思,而是休生养息之意。比如他患上糖尿病之前,身体活动几乎没有,心力耗费太大,这个时候就要增加身体活动,减少心力的耗费,这是休息的真意。并不是说休息等于完全停下来不动。对于一个体力活动极少的人来说,运动本身就是一种休息。

原来,休息二字很有学问啊!

我采访专家的时候,专家也很认同这个观点。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糖尿病,其中绝大多数人平常缺乏运动,很大一部分人是脑力劳动者,这就是典型的身心不平衡。身心不平衡了,健康就会出问题,表现在身体上,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等;表现在心理上,是抑郁症、焦虑症、妄想症等等。这就是所谓的“心身医学”。心身医学是近年来学者提出来的观点,现在很多医院也开设了心身医学科。心身医学说的是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很多种疾病,究其原因,是生理的不平衡和心理的不平衡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治病既要治身,也要治心。由此我们可以说,养病(特别是糖尿病)既要养身,又要养心。《黄帝内经》有“不妄作劳”的观点,这里面的“劳”,既包括形劳(体力活动),也包括心劳(脑力活动)。做到不妄作劳,才能精神饱满,身体强壮,健康长寿。“不妄作劳”的度是什么呢?《黄帝内经》的回答是“劳而不倦”,劳累了而不感到疲倦,这是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的最佳尺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