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不惯等于自断筋脉(9)

为什么我们什么都看不惯 作者:聂凌风


 

幸福需要小心轻放,攀比却是匕首

朱丽倩大学毕业后,工作十年,在父母的帮助下,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结婚生子。丈夫对她体贴周到,无可挑剔,而且刻苦努力,勤俭节约,又贷款买了一辆普通轿车,小日子过得也算是有滋有味。

如果不是去参加同学聚会,朱丽倩对自己的生活还是觉得很幸福、很满足的,但是同学聚会彻底打乱了朱丽倩的心湖。在同学会上,她看到以前长得没有她漂亮的同学,大多是开着名车来参加聚会的,包是LV的,衣服是香奈儿,香水是范思哲的,连手机都是最时尚的苹果牌的,这一切让朱丽倩眼红不已。

更让她心里不平衡的是,当初追求过自己的刘希,现在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常务副总,呼风唤雨,前呼后拥,日理万机,日进斗金,住别墅开奔驰,何等的风光。朱丽倩心中百感交集,五味陈杂,而刘希似乎也旧情难忘,盛情邀请朱丽倩跟自己出去走走。

等朱丽倩回到家的时候,看到憨厚的丈夫,聪明的儿子,温馨的两居室,都是那么的面目可憎。她不自觉地拿丈夫跟刘希攀比,越来越恨命运的不公平,所有的幸福感都烟消云散,陷入到一种心理失衡状态中,甚至动了弃子弃夫而后再去找个有钱老公的念头。

朱丽倩的心态,就是典型的攀比心态。莫泊桑的《项链》中,女主人公马蒂尔德因为不能过上“高雅而奢侈的生活”,感到异常痛苦。她想参加一个聚会,却因为没有像样的首饰便跟丈夫大吵大闹,最后借了朋友的项链赴会,可是却又弄丢了项链,最后不得不用十年的时间来还债。

虚荣、攀比,最能毁人幸福。可是在现在生活中,互相攀比成了人们最热门的话题。大到人生归宿,比老公、老婆、家境;小到衣食住行,比房子、车子、衣服。只要两个人碰面,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与对方攀比。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人都怀着虚荣心生活在盲目攀比的世界里,他们常常因为自己某一个方面比别人好而沾沾自喜,又常常因为别人拥有的另一样东西比自己好而闷闷不乐。在攀比中,将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攀比掉,弄得自己每一天都不快乐。

什么是攀比呢?就是刻意将自己在智力、能力、生活条件等方面与别人进行比较,并希望超越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攀比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所产生的正、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攀比都是负面的,都是不正常、不健康的。

当然我们不排除攀比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积极的比较下,在理性意识的驱使下,通过正当竞争,往往能够引发个体向上向好的欲望,进而产生动力。但这种力量,一般人很难驾驭,需要谨慎使用。

攀比导致的是消极的、伴随有情绪性心理障碍的比较,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这种负性攀比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对人对己都很不利。

总体而言,攀比,往往会演变为模仿和追随,甚至盲从,这必然会破坏心理平衡。长此以往,会给身心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影响,自信心在攀比中逐渐丧失。这种攀比对个人心身健康是不利的。在这种心态之下,容易产生自卑、失落、妒忌、怨恨等负面情绪,挫伤原有的幸福感、快乐感。不仅损伤身心健康,也会影响个体的行动能力,难以积极持久地去改变现状。

山西一家报纸对20对结婚三年以上的夫妻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有16对夫妻存在的攀比心理是造成夫妻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占到了80%。调查中记者发现,这些对老公有怨言、喜欢和别人攀比的调查者,多数夫妻关系不是很和谐。对此,婚姻专家提醒,婚姻需要细心呵护,幸福不是比出来的。

拉斯谟大学曾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中国国民幸福指数6.64(1到10标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而中国人幸福感下降的罪魁祸首竟然就是攀比。

攀比心理是一种红眼病,它的本质是妒忌,是欲望的不能满足,是打开了的潘多拉盒子,贪欲的火焰将焚烧掉过去美好的一切。在婚姻上的盲目攀比是不可取的,它只能滋长人们的虚荣心,甚至妒忌、嫉恨心理,导致心灵的扭曲,导致家庭的解体,甚至做出更可怕的行为。有些人攀比过了头,自信心反倒在攀比中销声匿迹了。人家住豪宅别墅,开宝马奔驰,你总不能也和人家较劲,逼囊中羞涩的老公跳楼吧?人家孩子跻身贵族院校,出国留学,你难道肯咬牙切齿,倾家荡产也要送孩子到语言不通的国度去挨饿受穷?

所以,还是理智点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