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举杯邀月说中秋(2)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2 作者:马未都


观复学堂

1.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最早是在什么时候?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马未都评:月饼的历史比较久远。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就带回来了一种胡饼。我们知道,以“胡”字打头的东西一般都是外来的,当时以芝麻、核桃做馅儿,这就是月饼的雏形。以文字记载来说,从唐代就开始有月饼了,当时称之为“胡饼”,这时候就已经能清楚地知道,月饼是对着月亮这件事情,所以答案应该是唐代。到了宋明时期,月饼就比较成熟了。在宋代的时候以蒸为主,汉民族的文化中,动火特别喜欢蒸;而少数民族喜欢烤,不论是烤肉还是烙饼,都是用火的高温直接跟面食接触,到现在新疆还有“馕”,这些跟当地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宋代的时候,大量的月饼是蒸出来的。

答案:A. 唐代

2. 以下四个传统节日当中,哪个节日不是我国的公众假期?

A. 清明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 重阳节

马未都评:把这四个节日类推一下就很容易判断了。因为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无论对长幼来说都是一个节日。而重阳节是对老年人的,小孩儿可能就不太关心,所以我们国家增加的法定假日是前三个,重阳节不是一个法定假期。古时候人们都是自己为自己放假,比如清明都是去踏青、结春社。唐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说的就是这一段。但是我们形成这样一个统一的国家,与国际接轨的时候,由于大家是有工作的,所以就要用公众假期的形式。公众假期对我们来说,比较习惯的是元旦、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再有就是国庆。现在国家增加了这几个传统的节日假期,首先是对我们自己文化的重新审视,又把它高举起来表示一种尊重,这对文化的传承是有极大好处的。我相信随着国家的富裕、文化建设的发达,可能还会增加一些公众假期,这些假期对每个中国老百姓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

有时候我们生活在这片国土上,对文化的感受不强烈;而一旦远离这个文化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赖以生存的文化的亲切,就会发现小时候熟悉的文化都跟我们非常亲近,而且有一种坚实感。我很早以前去法国的时候,不像现在走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几乎都可以听到家乡话,我在一条小街里走,连一个长着中国面孔的人都看不到,好多天也听不到公共场合有说中国话的。突然有一天听到有个女孩儿用特纯正的北京话叫她的狗“快点儿,快点儿”,我当时就觉得特亲切。在国内,这类事情天天都在你身边发生,你什么感觉都没有,但是到了异国,你就会有这种感觉。这就是文化对你一生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文化,并把它传承下去。

答案:D. 重阳节

3. 古人把每一个季节的第三个月称为什么?

A. 伯 B. 仲 C. 叔 D. 季

马未都评:这里的选项偷换了一个概念。“伯、仲、叔、季”一般是指兄弟的排行,孔子排行老二,所以他叫仲尼。但季节中的排行不是按照这个,而是按着“孟、仲、季”来的。“孟春”是指初春;“仲夏”,过去有一个戏剧叫《仲夏夜之梦》,那就是盛夏的时候;最后一个月叫“季”,所谓“季秋”就是秋末,马上要入冬了。古人在这方面的描写跟我们今天不大一样,是因为他们的月份概念非常清晰。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自己独特的名称,不会有错。

答案:D. 季

4. 在传说故事中,奔月的嫦娥是谁的妻子?

A. 伏羲 B.后羿 C.逢蒙 D.吴刚

马未都评:大家对嫦娥的故事都了解得很多了。这里有一点就是,当嫦娥奔上月宫的时候,后羿苦苦地追求——这也符合今天我们男追女的特征——月母就深受感动,批准他们每年月圆之日在月桂下相见一次,所以月圆之日,都在表达思念之情。

答案:B. 后羿

古玩门诊

| 古玩一 |

这是一个明代晚期的围棋罐,应该是一对的。从实物上看,上面的伤是先天的,在烧窑当中就裂掉了,它在历史上应该就是一个残器。我想这在当时可能已经被淘汰了,有可能是从遗址出土的,当时就不是一个完整器了。难得的是,即便在这么残的情况下还有盖儿,这盖儿虽然缺了一块,但是毕竟还是同时代的。这是明代最晚期的,大约在天启年间,它的风格特征非常明显。不管怎么说,它已经跨越了400年的时间。尽管它历史上是个残器,但是它保留了那个时期的文化信息,这点是很重要的。

| 古玩二 |

这是一个明代常见的民窑盘子,就是一个餐具。它一般不是齐的,而是花口的,尽管这个花口不太明显。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民窑的盘子呢?因为它烧得比较随意。这个盘子的年代要比明代晚期稍微早一点儿,花口是其中一个特征,但不是说所有花口都一定是明代中晚期的。这个画片大约是在嘉靖前后,图案是海浪纹和一个独腿的仙鹤,画得这么草率,是民窑中常见的作品。很多人喜欢这种随意的作品,而不太喜欢刻意的作品,有点儿像我们的写意画。很不错的一件盘子,尺寸不大不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