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取道香港,打造国际桥头堡

苏宁背后的力量:创新营销 作者:成志明


取道香港,打造国际桥头堡

2010年3月1日晚,香港港丽酒店宴会厅,各家电厂商大佬云集。国内主流家电厂家TCL集团、美的电器、海尔集团、康佳集团、创维数码、格兰仕、志高空调、海信集团等均派出重量级人物出场,国外品牌西门子、惠而浦、伊莱克斯、索尼、三星、LG电子、佳能、苹果、奥林巴斯、尼康等公司高管也出席了晚宴。这一群大佬不是在参加论坛,而是专门庆祝苏宁电器成功收购香港著名零售品牌镭射公司(CiticallRetailManagementLtd.)。

如果说收购日本Laox公司属于尝试性投资,那么收购镭射公司则属于深思熟虑之举,是进军国际化的实质性行为。与通过控股Laox公司“试水”日本电器零售市场的做法不同,苏宁此次收购并不涉及镭射股权,而是直接将对方旗下品牌、存货、业务与网络及相关资产一并拿下。苏宁电器以

3500万港元的成本收获镭射公司22家门店,直面700万人口、年均人收入25430美元的市场空间。

创建于1976年的镭射公司,前身是香港旺角相机中心,后在香港地区开展连锁经营,主要从事各类摄像器材、电子产品、通信、影音、计算机等产品的零售和代理业务,位列香港电器连锁零售商前三甲。该公司在香港地区共有22家连锁店,不仅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而且网络分布较为合理,其门店遍及香港主要商圈和区域,其中在主导香港电器市场的旺角商圈拥有店面数量7家,为该商圈之最,同时在尖沙咀、屯门、沙田等电器消费核心商圈以及各主要小区型商圈也均有门店分布。

早在2008年,眼光超前的张近东就计划把家电卖场开到香港。在开店计划初期,苏宁更希望自主开店。最终机缘巧合,苏宁和镭射的东家“香港铺王”邓成波一拍即合,苏宁以并购方式承接了镭射。

苏宁一直坚持“租、建、并、购”并行的连锁发展策略,对于空白市场而言,通过并购方式进入是国际上常见的方式。收购镭射,对于苏宁实施走出去战略非常有利。镭射资质较佳,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品牌基础,且较为合理的网络布局使苏宁能够在香港市场快速建立一个规模化的网络和本土化的经营管理团队,缩短进入市场的培育时间,且并购成本较初期进入市场时自行开店的资金投入和机会成本更加合理。总之,镭射公司规模适度、品牌资信良好、资产相对透明、业务规范、员工结构稳定、店面网络资源分布合理,符合作为苏宁收购目标的基本条件。

随着国内市场开发空间的日趋减少,“走出去”一直是张近东的扩张计划。张近东认为:“走出去战略,不但可以壮大自己,还避免了与对手的内战恶斗。中国家电流通领域,已经进入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阶段,中国流通企业如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就无法在国内市场取得主导地位,更无法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