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共筑商业生态圈——合作共赢战略

苏宁背后的力量:组织智慧 作者:成志明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习惯于把商场比做战场,把本来能给人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美好享受的商业活动,变成了血淋淋的商战。在这样的思维和心理下,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只剩下此多彼少、你死我活的利益争夺关系。

中国家电业的竞争一直十分激烈,“封杀”、“血拼”、“恶战”的字眼经常出现在媒体报道或厂家、商家的广告里。

苏宁身处江湖,虽然被裹挟其中,很难独善其身,但张近东心中却一直希望能通过合作共赢的理念与行动,共筑有中国特色的商业生态圈:厂商之间精诚合作,共同优化产业价值链,共创共享;商家之间文明竞争,共同维护行业秩序与利益,推动行业发展,共享行业发展的成果;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商家诚信服务、优质服务,消费者理性消费、文明消费。最终,“产”、“商”、“消”三者之间良性互动,共同把市场竞争推进到现代商业文明的新时代。

早在苏宁创业之初,张近东通过反季节打款,在帮助上游厂家摆脱淡季之困的同时,也让自己在货源价格上获益很多,这可谓是中国家电业厂商之间精诚合作、共创共享的经典。

1996年前后,当上游家电制造商出于控制市场终端的目的,大搞渠道扁平化而威胁到苏宁这样的渠道商的生存利益时,苏宁依然坚持以专业分工、合作共赢的理念与行动来加以化解。张近东没有简单地埋怨上游厂家或者直接对抗,而是反思自己作为渠道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究竟能够体现怎样的价值,而这些价值一定是上游制造商所必需的、难以替代的。于是,苏宁决定从“从批发回到零售,展开全国性的连锁经营”。事实证明,正是以苏宁为代表的连锁经营业态的兴起,才形成了与上游家电制造业企业的整合、规模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的下游流通体系。厂商之间的产业价值链得到充分的扩展和提升,中国家电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

2006年,苏宁大规模高水平的信息化工程完成,苏宁立即以信息化为平台,与上游厂商实行无缝对接,极大地提高了厂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厂商双方均从中获益多多。与此同时,苏宁还对自己拥有的海量信息进行充分挖掘,与厂家一起分析消费者需求,共同探讨产品研发,大大提高了厂家产品研发的速度与针对性。对于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中小厂家,苏宁主动开放专设的信息平台,帮助它们实现与苏宁的无缝对接,带动它们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

2009年,苏宁并购了日本的老牌家电连锁企业LAOX和香港的镭射,张近东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希望国内家电厂家能充分利用苏宁的海外桥头堡进军国际市场,苏宁非常愿意与国内家电厂家在进军国际市场的征途中一路结伴同行,相互支撑,共同做大、做强中国家电产业。可喜的是,2010年10月,苏宁旗下的香港镭射电器方面宣布,国内的美的、海尔等家电品牌产品已进入镭射门店销售。

在业内无序竞争、陷入价格战的泥潭难以自拔时,苏宁提出不要打价格战,要打价值战,因为低价背后,牺牲的是消费者本应获得的实实在在的价值。因此苏宁依然投入巨资强化店面、物流、售后、客服四大终端体系的建设,以提供给消费者更为精准的送货时间、所需的商品信息及更为体贴的保姆式服务。

共筑商业生态圈——合作共赢,苏宁正在努力把理念、理想变为现实,而苏宁自身的发展更是有力地说明了它从中受益良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