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温总理的寄语,苏宁的使命

苏宁背后的力量:组织智慧 作者:成志明


温总理和张近东,一个是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一个是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

这样的两个人之间的两次对话,有着怎样的家国情怀、强国之梦?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调研时会见江苏企业家。其间,张近东向总理介绍了苏宁电器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2004年新增100家店,新增100亿元销售额,2009年集团营业规模将达到1 000亿元。总理听了很高兴,鼓励张近东说:“要让苏宁成为中国的沃尔玛。”

受此鼓舞,一向低调的张近东,甚至在媒体面前毫不掩饰地展现了雄心:“沃尔玛是这个行业里的标杆企业。我觉得中国本身有这么大的一个消费市场,具备培养出像沃尔玛这样的企业的条件。因为美国只有3亿人,而中国有13亿人,将来至少能培育3个沃尔玛!”

2005年,苏宁新进入32个地级以上城市,新增连锁店140家,店面数量已达到224家,业绩收入159.36亿元。

2007年,苏宁在全国152个地级以上城市拥有连锁店632家,业绩收入401.52亿元。

2009年,苏宁以1170亿元,941家店铺的经营规模位列中国连锁百强榜榜首,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单就营业规模来说,比2004年预期的1 000亿,多出了170亿元。至此,温总理第一次的嘱托,苏宁圆满完成。

2009年11月29日,温总理再次走进苏宁时意味深长地说:“我曾经说过,苏宁要成为中国的沃尔玛,我今天再讲,苏宁要超过沃尔玛。”

接受媒体采访时,张近东说:总理到苏宁考察,问得很仔细。总理的话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对苏宁的勉励,他觉得我们在企业信息化的运用、企业管理上,做得比较到位。去年尽管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但我们的表现还是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的。总理忧国忧民,他希望中国有自己的沃尔玛,他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希望培育一批有规模、有能力的民族品牌。”

苏宁能否实现温总理新的嘱托?张近东在思索什么?他用什么来实现自己的承诺?

截至2010年9月,苏宁依然位居中国连锁百强榜榜首。

而沃尔玛在全球的连锁店超过8500家,员工210万,2009年销售收入4000多亿美元,而且还在以每年4%左右的速度增长。

尽管有差距,但张近东信心百倍地说:“温总理常说信心比黄金重要。我始终坚信,数据只是结果的一个方面,我们更看重背后的能力。”2008年,苏宁提出“三年内领跑行业”,如今,这一目标已经实现。苏宁不仅是在企业规模上,在品牌、效益、管理、服务、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实现了全方位领跑,不断创新模式,成为中国民族商业的标杆。

在张近东的心目中,全球连锁老大沃尔玛的现在就是苏宁的未来:“沃尔玛就像一面可以照见未来的镜子,我从中看到了苏宁的未来。今天,我对此依旧深信不疑。”张近东并不认为数据差距有多么可怕,如果简单换算一下,沃尔玛领先苏宁不过二三十年,而中国庞大的市场优势,足以让苏宁快速缩小两者的差距。

在苏宁内部,超越沃尔玛是他们最大的梦想。然而有人担心说沃尔玛依靠强大的采购及信息系统,销售的商品极为丰富,在这方面,苏宁的优势是什么?

张近东不以为然。苏宁从空调起家,现在的产品线在不断提升,收购日本LAOX后,又引进了日本的3C、动漫、影音、乐器等,以丰富苏宁国内门店的产品结构。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在未来,只要苏宁能够跟上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就能够具备实现超越沃尔玛的能力。“也许将来你们在苏宁买到的不仅仅是家电,还会有服装”,张近东的这句话绝不是开玩笑。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像按摩椅、电炒锅、加湿器等原来可以在沃尔玛买到的商品,现在,在苏宁也能买到了。

据媒体分析,中国的家电市场今年大概有1万亿的规模,而且这个市场本身还在增长,苏宁在这个市场上也不过才占到10%多点的份额,可以说是“很少”,所以,张近东经常用“巨大”来形容苏宁面对的未来市场。他说:“我们国家的潜在市场比美国大,孕育出沃尔玛是必然的。我一直讲苏宁不做中国的百思买,而是做沃尔玛。只要消费者有需求,我们都可以做。现在我们做电器销售,以后会不断拓展、深化,除了卖电器之外,我想什么都是可以卖的。2004年,沃尔玛进入南京,将店开在了苏宁总部的对面。我曾经说,未来,我们也要将店开到他们的总部对面。我对此一直充满信心。”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