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1)

大学四年挖好坑 毕业十年牛哼哼 作者:嵇万青


小学的时候,别人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我很坚定地说当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等到上了初中的时候,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当老师,因为那时候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威风的职业。到了高中别人再问的时候,我说我想上名牌大学。我的理想就这样越来越具体,渐渐从一类人到一种职业,最后跌份儿到一所学校上。

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呢?是我对名牌大学害了单相思,是我被一所并不算名牌的学校所接纳。我在这里待了四年,我当然可以这样说:她不是名校,但我爱她。爱什么?爱人,爱物,爱这里奋斗的青春。

每个人都有名校情结,这是显然的,说没有那是虚伪。我们做学生时最拒绝不了的就是好成绩,而进入社会又开始割舍不掉金钱的诱惑。这是人的软肋,这也是自然法则,就算是韩寒他也不是有意要退学的,只是环境所迫而已。在一个标准划一的社会里,我们通过比赛来获得地位。同一场测试里,永远要分出的是第一和第二。

小学的时候,别人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我很坚定地说当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等到上初中的时候,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当老师,因为那时候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威风的职业。到了高中别人再问的时候,我说我想上名牌大学。我的理想就这样越来越具体渐渐从一类人到一种职业,最后跌份儿到一所学校上。

我记得那个时候自己的成绩并不太好,在说出要上名牌大学的时候,我充满了羞涩和自卑。我把宣传册上我心中的名牌大学的照片小心地剪下来,悄悄地藏在本子里。每天拿出来看,不知道在本子上神神叨叨地写些什么。现在我看到那些东西的时候,心里的滋味是恍若隔世,那真是一段充满暗恋情调的青涩时光,暗恋小女孩,暗恋名校。

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呢?是我对名牌大学害了单相思,是我被一所并不算名牌的学校所接纳。我在这里待了四年,我当然可以这样说:她不是名校,但我爱她。母校就是这样,你一天骂它八遍,可是茫茫的距家千里之外的大都市我只在这里才有回家的感觉。佐证这个的一个细节就是,每次坐车回学校,下车后我可以选择走学校外面的那条路,然后通过学校正门回寝室。可是我习惯性的选择是下车之后直接从侧门进去,然后从学校里边穿到寝室那边,这样还要多走一段路。为什么?潜意识里觉得走在学校里边比外边要安心,哪怕是一小段路。

好了,先抛开感情因素不说,在一所学校待上四年到底值不值,说白了不是取决于你的学校,终归是取决于你自己。所以我现在可以说名校情结对于我来说不过是浮云,但这是要经过很多东西才能炼到的境界,并且我也从来没觉得有名校情结有什么错。我不是瞧不起名校,我只是明白有一天我可以不在乎。

工作中认识一个女生,据说已经考了三年的清华的研究生都没考上,但是依旧这么执著。不要误会,她可不是没有工作,其实工作的经验已经很丰富了,在很多大的公关公司待过,人脉也很广。为什么要考清华的研究生?她说那是自己的一个理想,一直没有如愿所以一直就这么坚持。关键是每次还输得特别不甘心,要么是笔试差几分,要么就是面试不合格。

我时常觉得人有个理想很重要,不然在安逸的环境当中你很容易沉沦下去,因为没什么念想。但是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有理想是好,可生活中不仅仅只有理想,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就像她自己每年大部分时间在工作,要养活自己,要孝敬爸妈。考试时间临近了才去准备。这样的话,即使没考上,人家照样会拥有很好的人生。所以有时候你会觉得,那些光想着通过一个硕士文凭找到好工作的人,其实挺天真的。凡事还是要给自己留后路,不要孤注一掷的好。学历只是一个敲门砖,至于进去了怎么走还是靠能力说话。

那些嚷嚷知识不能改变命运的人,其实不过是被自认为的学位崇拜毒害了而已。你要的命运是什么,是大富大贵,那更要看你的能力,有多少人是先当了博士再当富翁的,恐怕更多的是反过来的吧,这也没什么不正常吧。你要小富即安,你不读书都可以,学门手艺或者开个小店,指不定比你大学毕业了收入好。把欲望跟理想混为一谈是件可怕的事情。

在我接触的很多名校的学生中,确实有很多能力很强的,但也有很多真不怎么样的。半年前的时候,一家广告公司老板让我写一个推广旅游景点的策划书,同组的还有另外一所知名学校的同学参与。当时老板显然对他的期望值要比对我的期望值要高,开口闭口就是这是某某大学的高才生啊。我能怎么办呢?说实话心里很忐忑,不知道对方的实力,那一位偏偏又很骄傲。所以当时真的是很虚心,只想一定要表现好。跟他请教,他一直是爱理不理的,还喜欢挤对人。

我心想不管你是哪个学校的,人品不行我就瞧不起。后来的事情就不自我炫耀了,老板看了我做的东西之后基本上明白是什么水准了,换成是他自己紧张了。老板开始对我说,我对你们学校的人印象很好。我心里骂了一句早干吗去了,但还是明白一个好学历有时候真的可以加分。就算不能雪中送炭,但可以锦上添花。

我们的学校虽然是个一本,但在高校如云的省会城市,就像是后娘养的小丫头,不怎么受宠的那种。不过因为师哥师姐们的努力,在某些地方还是比较受认可的。因为不算名校,但给很多人的印象是勤奋踏实。这实际上也是学校的一个优良传统,学弟学妹们也应该要保持。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口碑,而口碑的形成是你和我共同的功劳。我作为一个新闻系的学生,早先在一些新闻单位实习的时候就发现本校毕业的人特别多,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这个绝不是抱团,升华了看就是一种文化,把学校当企业看,那这就是一种企业文化。

名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多资源,更多机会。别人演讲能请美国总统,可能你们连第三世界领导人都请不到;别人校友提供的奖学金有上百种,你们不过就那样稀稀拉拉几种;别人图书馆里的书有几百万册,你们学校只有几万册;别人的老师是大师教授电视上露脸的人物,你们的老师可能只是刚出道的路人甲路人乙。连你毕业了,参加招聘会都要跑到别的学校去。那些名企根本不会在贵校设点,好像你们根本就没资格一样。说差别,这就是差别。说白了,那就是待遇不一样。就像一个一心想要嫁入豪门的女人,我给你提供一场结交名流的宴会,你自以为清高不过去跟人家搭讪,那有什么用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