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师不认识学生折射出什么

大学四年挖好坑 毕业十年牛哼哼 作者:嵇万青


“大学老师基本上是上完课就走人”、“毕业了,专业老师都不认识我”……这是许多学生对大学教师的印象。在昨日湖北省教育厅组织对本省某学院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该校于去年进行了学生管理工作体制的改革:授课教师在一定的年限内必须担任班主任工作。(4月21日楚天《都市报》)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教过我的老师中有很多是不认识我的。但我绝对不是属于沉默寡言的那一群,在课堂上也会和他们交流。确实会有一些老师属于一下课就走的,他们似乎总是很忙,行色匆匆地上课下课,迟到了会很职业地跟你说:“不好意思,耽误大家时间了。”听说很多老师都在外面有兼职的工作,教书只是他们其中一个工作而已。虽然老师们一个星期要上的课很少,但在此之外的时间你是很难找到他们的。就我所知道的年轻老师,为了生计都会在外面的单位做兼职工作,而稍微知名的教授则大多数应酬极多,甚至常常会因为开会出差而不能正常地上课。所以,鉴于这种现状我很不好意思,也很少有机会打扰他们。

相对国外的小班教学,甚至本科阶段的导师制,由于中国自身条件的限制,硬件和制度上已经落后于人了。而老师与学生间的陌生感更让我开始怀疑大学存在的意义在于什么。大学不只是为了传播知识,不只是为了传播技术,更多的应该是灌输一种精神一种态度。即使不是所有的学生将来都会从事学术研究方面的工作,但与老师之间适当的默契还是必要的。否则智慧的火花永远不会擦出,大学只会沦为另类的机器工厂。

一个优秀的老师不只是传授技艺的匠师,他们更应该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担负一定引导责任。弑师案及各种其他的惨案不断爆出,让象牙塔很难再像以前那么宁静和谐,反思其中缘由,除了社会发展速度过快之外,很大原因就在于大学氛围的人为破坏。大学不再是一种自由浪漫、平等互动的局面,“官本位主义”的日趋严重,拜金主义和功利性的加深,一些本该固守的东西正无声无息地加速消失,海纳百川的学术圣地一步一步渐行渐远。

当老师只是将之视为谋饭的职业,热爱和热情自然谈不上,顶多只是敬业而已。就像甲君经常抱怨的那样,“我们穷人如何如何”、“我上一节课才那点钱”。年轻老师想着结婚,想着买房子,这是连我们都会考虑的很现实的事情。而乙君的台词往往是另一个版本,“我要到广州,哦不,上海开会,把课调一下吧。”“我一年写稿的钱都要比大学里拿的工资高。”“前天和某某大学某某院长吃饭,昨天和某某学院某某校长吃饭。”

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许你不会再对老师不认识学生的怪现象感到惊奇了。在越发功利化的校园里,它只不过是大学精神堕落的一个小小的注脚而已。有时候想想,在这样的现实下一场场热闹嘈杂的大学排名热,更像是一个“肾虚”的病人在做着无力的呻吟而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