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校长,我们的“根叔”在哪里

大学四年挖好坑 毕业十年牛哼哼 作者:嵇万青


前几天跟别人聊起这个话题,突然觉得很有趣。说真的还真没多少人见过学校的最高领导,而“根叔”始终也只是传说。我们学校的校长也有一个爱称,叫作喜哥。看起来辈分更接近了,可惜依然看不见。在外校的同学中做了个小小调查,我发现他们大部分人还是能说出他们学校校长的名字的,但几乎所有人都是但闻其名,未见其人罢了。

初到大学心里想,这操场一个个都这么小,以后校长开会传达精神可怎么办呢?但很快我这种可笑的想法就被打破了,事实上大学里是不存在大规模集会这种事情的,校长若是有指示,惯例是给各部门发文件然后院系代为执行就好了。我记得除了在新生军训的最后一天远远眺望过校长同志以外,自此之后就很难再睹芳容了。

一个刚毕业了的学长跟我讲,毕业典礼上跟校长握手特别激动。我问为什么,他很惊讶反问,四年了才见一次不兴奋吗?也是,当一个人活在传说当中的时候,有一天这传说的人物被你碰到了,的确是很值得高兴的。

我并不是没有碰到过我们校长的,虽然还没毕业,但因为公司业务上的关系,有一段时间常常看到他。一个人走在行政楼前面的那条路上。没有人陪同的校长一下子就失去了那种架势,在我看来居然还有点落寞。想起更早的一次,我走在路上和别人闲谈,远远地看到校长骑了个自行车就飘了过来。于是我默默地望了一眼,但并没有打招呼。一方面喜哥不认识我这名普通的宅男学生,另一方面没有人教我要这么做。

我会想我跟这个中年男人到底有什么关系,他为我们做了什么,为什么一定就要打招呼呢?你会告诉我说,这是校长。然后我说,哦,校长,是好吃的东西吗?校长的职责是什么呢?究竟是职业经理人,好好管理这所学校,还是形象大使代表大学向外展示呢?应该是兼而有之吧,但是所有的学生却几乎都对他们的校长表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陌生,被问及的时候最多的答案就是不清楚。

这究竟算不算失败呢?我们中国的大学的硬件设施真可谓是一日千里发展很好,可是在精神建设方面却遭人嘲笑,说至少20年内中国也出不了一所世界名校。这种讽刺姑且不论到底是谁的责任,但至少校长们应该因此而感到惭愧吧。如果你当真是这个学校的经理人,那恐怕我现在应该炒你鱿鱼才对。

我对校长的形象始终是很模糊的,有人非议有人赞誉,不过我想总比没讨论要好。唯一留下深刻记忆的是,有一次在行政楼后面看到一辆豪华轿车,然后旁边的人就问这车真气派是谁的。另一个人似乎很精通世故地告诉他,那是校长的车。两个人就在那里开始讨论一些公车都是分等级的之类的话题,很有意思。我心里突然小小感慨了一下,又一下子明白了我对他的陌生感来自哪里了。原来大学校长在我们眼里也不过是个官员而已。

在上大学之前受欧美剧和人民文学的影响,我一直以为无论是大师还是校长,都该有一些传奇故事,或者是与过往的学生们之间有几段足以传世的佳话,然后这样一代一代传递下去,也算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继承。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季羡林不在,根叔不在,校长仍依稀朦胧不可见。

曾经看到梁文道写香港中文大学的前校长高锟的文章,写到学生们无论怎么批评他都笑脸以对。甚至有人故意把垃圾扔在面前,他也笑着默默地捡起来。这个细节实在是动人,让人不禁平添了很多对大学校长的美好想象。而我们自己的校长,似乎依然有些远。根叔在内地已经是个传说了,不知道有没有像高锟那样的神话呢?所谓大学精神,也应该包括校长的那一部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