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面对大学里的阴谋和阳谋(1)

大学四年挖好坑 毕业十年牛哼哼 作者:嵇万青


(1)利益是解释一切的理由?

我必须得很认真地去写这一篇,因为如果不写出来根本不足以表达我对大学的全面印象。说大学是纯洁的象牙塔没错,但是我更愿意把它比作万花筒,什么样的人都在里边穿梭。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以为她是冰清玉洁的少女,在进入大学之后我才知道这个比喻还是留给自己吧,只是性别改为爷们就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到现在我才知道太史公的这句话有多么正确。他不愧是位通古今之变的伟大史学家。没错,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人抢有人争,也许共产主义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应运而生的,人人有份你还会抢吗?答案是依然会。为什么?因为人都有犯贱的时候。

大学里的利益,大的地方有评优选先进,奖学金助学金,进修或是出国名额,保送研究生等,小的地方那就更多了。进入大学之前,我是这样想的。评优选先进,那肯定是民主投票有什么好说的;奖学金助学金,需要的人有能力的人自己去申请;进修和出国名额,那是有追求和有钱人考虑的事情;保送研究生那肯定是成绩说话还有什么疑问吗?进入大学之后,我觉得道理虽是如此,但操作起来真的没那么简单。不过四年过去了,我依然觉得我最初坚持的原则是没有错的。

第一次见识到这种利益的短兵交战是在选班干部的时候,当然那只是一次小演练。要说大一的学生们真是精力过剩,一窝蜂地想要进学生会社团联之类的机构,班委也是大家争夺的重点目标。其实那时候是绝对的民主竞选,想当班干部的都可以冲到讲台给自己拉票,然后我们选谁就是谁。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依旧发现推选的前几天的不正常状况,就是那些想当班干部的同学会很热情也很直截了当地跟我说:“一定要选我当××,当上我就请你吃饭。”表面上纷纷应允了,心底里暗想到底选谁我自己还是有谱的。所以我相信那次的选举结果还算公正,因为名字都是我们自己写的,就算我没写你我也可以骗你说,哎呀,我选的就是你之类的屁话。这种手法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因为我不可能因为你的一个不靠谱的承诺就相信一个我还不能信任的人。

不过我也记得一次很尴尬的经历,某次选优秀学生的时候,事先答应好了某个人,结果写的时候却一时没想通也没写他,收纸条的时候恰好是他收我的,他看了一眼那纸条然后看着我没说话。不知道为什么我也没了想改的念头,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不好意思。”他站在那里很奇怪地笑。事后我的想法是,看来我自己更卑鄙。

实际上大家对班干部的热情只是暂时的,真正让我大开眼界是那些涉及金钱和荣誉的评比。一切都很赤裸裸,我们是训练有素的大学生,我们也是虎视眈眈的猎食者。那些对此一无所知或者是毫无兴趣的同学可以走开,因为我要说的只会污染看过的人的心灵。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真是大不相同,这从我上大学的第一天就感受到了,他们谈论的安全套、开房等我完全没有概念,他们说的烟酒和名牌,我也一点都没有兴趣。我甚至觉得自己将前十几年的时间都用在学习和小打小闹的玩乐上,听到别人轻车熟路地说些大不禁的东西,觉得好像有人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至于窗户外面是什么,是美景还是垃圾场?是毒蛇还是美人鱼,我仍然不知道。现在回头看,我觉得我们大家都一样,互相进步也互相传染。或许当初谈论这些的人只是出于炫耀、好奇,而四年后的我们比那个人要更堕落、更恶心、更颓废。

好了,回归正题,既然大家一开始就是如此不同,那人品自然也有优劣高下之分。评奖学金的时候,如果你是班长的话你会发现经常有人找你打探情况,甚至承诺给你好处。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做,而且有人还可以动用更高的关系。这应该算是当今大学的一个毒瘤吧,因为成绩不再作为唯一的参考标准,这中间就有了人为操纵的可能性。当然我并不认为以成绩为标准就更好。当你和两个人一起竞争一份几千块的奖学金的时候,你是否会轻易妥协退让呢?显然太难,尤其是那钱明明是唾手可得的时候。当然这种事情班主任是会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这种权利往往被大多数同学以与我无关的态度给忽略了。虽然钱很多,但我又不能拿,所以谁拿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有一种原因是我跟他们都不熟,所以选谁都一样。

我们也能发现一个弊端,就是大学虽然还是以班为单位展开教学,但大家的班集体观念前所未有的差,对于班上的很多事情都是茫然无知的态度。所以有时候院里公布奖学金和助学金名单的时候,很多人甚至都没听说过。

评选先进的时候是最考验一个人的人品的时候,因为说实话候选人就那么多,金钱的诱惑也不是很大,却往往就有作弊的事件发生。我亲眼见过两次伪造选票的事情,原谅我出于一些考虑并没有揭发。第一次是在评选优秀班干部的时候,有人一个人写了十几张选票,名字当然写的都是自己。另外一次就是选党校培训对象的时候,同样的把戏不过更加肆无忌惮了。而幕后的主角都是我们亲爱的同学,或者可以说也许是我的好朋友。很多小恶就是在周围人的忽视或者纵容中完成的。

接下来是关于进修和出国名额这方面问题的,就拿我们院里来说大部分人可能到现在都不知道原来院里每年都有一到两名美国留学的机会。你不知道学校里每年有很多种目繁多的奖学金助学金可以申请;你不知道学校里有多少去到名校或国外进修的名额;你不知道你有了科研成果或者得了大奖的时候是可以申请经费补助的;临近毕业你又不知道院里有这样那样的推荐就业的机会……有时候我们身在校园,却好像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盲人。

这就是资源的问题,为什么你没有获得。有时候是因为别人不想让你知道。谁呢?比如班干部、老师。我这样说并非凭空污蔑,因为有时候有了好机会,老师更倾向于留给熟人,而有些班干部,他们觉得干脆自己顶上就好了。好了,我也当过两年的班干部,所以不存在诋毁的问题。具体的事例,你细心留意一下看看有没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