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国际银行家和美国总统的百年战争(12)

货币战争(升级版) 作者:宋鸿兵


到目前为止,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为数不多的由政府直接发行货币的国家。

政府和人民为此而节省下来的巨额利息开支是中国能够高速长期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果有人提出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人民银行必须用政府的国债作为抵押来发行人民币,中国人民就需要当心了。

林肯并非不知道这个永久的威胁,只是迫于眼前的危机不得不做出权宜之计。

林肯本来打算在1865年获得连任之后废除该法案,结果他在大选获胜之后仅41天就被刺杀。银行家们在国会的势力乘胜追击,必除掉林肯的绿币而后快。

1866年4月12日,国会通过了《紧缩法案》(ContractionAct),试图召回所有流通中的绿币,兑换成金币,然后把绿币踢出货币流通领域,恢复国际银行家占绝对优势的金本位体系。

在一个刚刚经过空前战争浩劫百废待兴的国家,没有比实施紧缩货币更为荒谬的政策了。货币流通量从1866年的18亿美元(每人50.46美元),降到1867年的13亿美元(每人44.00美元),1876年的6亿美元(每人14.6美元),最后降到1886年的4亿美元(每人6.67美元),在美国战争创伤亟待医治,经济急需恢复和发展,同时人口大量增加的时期,却人为造成货币供应严重短缺。大多数人民总是觉得繁荣和衰退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但事实上,操纵在国际银行家手中的货币供应时紧时松才是问题的根源。

1872年冬,国际银行家们派出欧内斯特·塞德(ErnestSeyd)带着大笔金钱从英国来到美国,通过贿赂促成了1873年《硬币法案》(CoinageAct),史称“1873年恶法”(Crimeof1873),欧内斯特本人起草了法案全文,该法案把银币从货币流通中踢了出去,金币成为了货币中唯一的主宰。这一法案无疑对本已严重短缺的货币流通造成了雪上加霜的效应。事后,欧内斯特本人扬扬自得地说:“我1872年冬去了一趟美国,确保了废除银币的硬币法案的通过。我所代表的是英格兰银行董事们的利益。到1873年,金币成为了唯一的金属货币。”

事实上,废除银币在国际货币流通领域的作用,是为了确保国际银行家们对世界货币供应量的绝对控制力。相对于越来越多的银矿发掘,金矿的勘探和产量要稀有得多,在完全掌握了世界金矿开采之后,国际银行家当然不希望难以控制的银币流通量影响他们主宰世界金融的霸权地位。所以从1871年开始,白银在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被普遍废除,导致各个国家的货币流通量大幅紧缩,从而引发了欧洲长达20年的严重经济大衰退(LongDepression,1873~1896)。

在美国,《紧缩法案》和《硬币法案》直接触发了1873~1879年的经济大衰退。在3年时间里,美国的失业率高达30%,美国人民强烈要求回到林肯绿币和银币共同构成货币的时代。美国民众自发成立了白银委员会(USSilverCommission)、绿币党(GreenbackParty)等组织,推动全国恢复银币和金币双轨制,重新发行受到人民欢迎的林肯绿币。

美国白银委员会的报告指出:“黑暗的中世纪时代正是由于货币短缺和价格下降所造成。没有货币,文明就不可能发生,货币供应减少,文明必将消亡。

在罗马的基督徒时代,帝国共有相当于18亿美元的金属货币流通,到了15世纪末,(欧洲的)金属货币流通量只剩下了2亿美元。历史表明,没有任何灾难性的变化能够与从罗马帝国坠入黑暗的中世纪相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