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你无权干预他的世界观(3)

人生是长跑,孩子要慢胜 作者:关小凤


 

一代更比一代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现在的孩子

国外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孩子要出远门,她年老的祖父对她叮嘱了很多事情。他告诉这个女孩,在哪个地方和她主动搭讪的人,一定会怎样怎样骗她;当她走到哪个地方,会遇到一个要卖帽子给她的人,他是一个坏人;在车上坐她旁边的人,会不怀好意地打她行李的主意……年迈的祖父向孙女讲了很多很多,孙女也记住了祖父的话。

然后,孙女上路了。她在路上果然遇到了祖父所说的那些人和事,只是结果和祖父说的不一样。每一个她遇到的人都是那样友好,她的旅途并没有如她的祖父所说的那样风险重重。最后,她有了一次愉快的旅行经历。

故事很幽默,也很常见。做父母的总是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孩子。他们认为,这世界有太多的危险,而孩子们对世事一无所知,危险会随时随地降临。

这其实是一种很偏颇的想法,虽然有时候老一辈的经验很有用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用于现代的生活。现代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如果做父母的只知道向孩子灌输那些过去的经验,而不让他们去接触社会,会让孩子失去很多锻炼和发展的机会。

父母总是对孩子的一些习惯感到担心:孩子爱看动画片,他们担心,这样的孩子怎么能成才;孩子爱吃快餐,他们担心,总吃这些没有营养的东西不利于成长;孩子痴迷一些儿童爱玩的游戏,他们更是担心,这样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怎么办?

其实,这些担心大可不必,孩子们自有他们喜欢的生活方式和世界。马云曾经在他的一次演讲中说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会比70年代的强,90年代的会比80年代的强。事实上的确是这样的,老一辈人总是叹息一代不如一代,而事实上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当然,孩子的独立意识有助于他们的发展。但是,他们的辨别能力却因为社会经验的不足而不够。所以,父母在尊重孩子的独立想法的同时,也要对他们作正确的引导。也就是说,孩子可以决定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同时,父母也应该告诉孩子自己的意见。

有的父母开口就会说:这样小的孩子,他懂得什么,怎么能够让他去作决定。错,科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其实在两岁时就发育正常了。也就是说,两岁的小孩子,他们能想到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所以为的那样贫乏。他们最缺少的是经历,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而不是缺少想象和理解能力。

所以,告诉孩子事情是怎样的,让孩子自己去作决定,比帮他们作决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的,就应该事事听从自己的安排。这种观点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前面说过,正常的小孩在很小的时候智力水平就几乎和成年人一样。所以,孩子们应该拥有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拥有自己的想法,拥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权利。

其实,孩子并不像成年人想象的那样简单。有些父母骄傲于自己的孩子听话,从不惹是生非,不给自己添麻烦。父母这种骄傲的背后,牺牲了孩子很多心灵上独立成长的机会。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原本很听话的儿童突然做出一件十分出格的错事,让做父母的措手不及。这些事情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做父母的对孩子根本没有正确关心,他们没有留意孩子真正的想法。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只是表面的。孩子有他们自己的世界观,有他们的想法,所以父母在作决定时,最好多听听孩子的意见。更好的方法是,父母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决定他们要做的一些事,父母应该相信孩子的判断力。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很多父母在心中赞叹司马光的聪明和机智时,可以想象另一种情形。如果当初司马光的父母在教育他的时候,总是事事都要他小心行事,比如只要看到他碰到什么东西就赶紧大声地说:“你小心点,不要把那个弄坏!”我相信父母用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肯定不会有司马光那种机智。也许,当时他首先想的就是,那缸要是砸破了,到时大人追究起来怎么办?在这样的想法下,即使他想得出来砸缸这种办法,举起石头来也会瞻前顾后,等他下定决心时,也许缸里面的小伙伴已经失去了被救助的机会。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词:可塑性,意思就是说——孩子的可造就性。一直以来,不光是做父母的,甚至很多教育工作者都爱提到这个词。他们片面地曲解了“可塑性”的意思,认为在孩子的教育上,可以用成人的意志去塑造孩子。于是他们就按照自己的想象去为孩子设计未来,并不理会孩子的想法。

也有些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下,变成那种成人眼中很成功的样子,就如古语中所说的“少年老成”,看上去懂事有礼,像一个小大人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孩子大多做事畏畏缩缩,没有自己的主见。对他们来说,按照大人的意思去做事,听老师的话,就是好小孩。

这样的教育究竟能够塑造出怎样的人才来,很让人怀疑。想着这样的孩子像木偶傀儡一样,全然没有小孩子应有的朝气,事事听从老师的意见,从来不惹麻烦,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该怎样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更别说这些孩子怎么创新并有所建树了!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教育应该是让每个孩子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一样,树木的天性就是努力伸展自己的枝叶,枝干尽量向天空生长。如果孩子如花园中的树木一样,按照人为的意志去让它们生长成各种形状,那样的树木也许在一些人的眼中是很美,但是相比那些森林中的大树,或者是那些山顶上迎风而立的青松,我认为后者更挺拔、坚强,在遇到风雨的时更有力量。

因此,教育孩子,一定要顺应他们的天性,让孩子能自由自在地快乐成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