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人生必须经历折辱(3)

人生是长跑,孩子要慢胜 作者:关小凤


 

“残酷对待孩子”的背后是温柔的亲情

朋友曾告诉我一件他们小区发生的事情,是关于一个母亲和她的孩子的:

孩子叫董艾,刚刚七岁,他天生聪明,就是有些淘气过度。

有一次,董艾和小区里的小伙伴玩捉迷藏,一下撞倒了小区门口的一个水果摊。立刻,水果滚了一地,还摔坏了许多。小贩当然不乐意,于是找到董艾的妈妈秦菲,让她包赔损失。秦菲十分干脆,让小贩算好多少钱,然后做出了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举动。她说,事情是董艾引起的,所以责任得让董艾自己来承担,让他每天放学后去给小贩帮忙,直到赚够赔偿的钱为止。

结果,董艾整整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在小区门口帮助小贩卖水果,才赔上了小贩的损失。而在这一星期里,好多小伙伴走过小区门口时,都暗暗笑话董艾是“超级小水果贩”;许多大人也对董艾指指戳戳地议论,纷纷谴责这位“不近情理”的母亲。

是呀,不就是几十元钱嘛,值得让孩子如此辛苦还丢人现眼吗?许多人议论纷纷,甚至有人私下打听:董艾的母亲是不是后妈?

这位母亲的行为貌似很不靠谱,但细细思忖,却不得不佩服这位母亲。她在教育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负责。在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的同时,其实也让孩子体验了一下生活,让他明白做小生意的不容易。这就是这位母亲教育孩子的高明之处。看似残酷、不近情理,其实是一个做母亲的一番良苦用心。

现在的许多孩子,大多生活在富足而温暖的家庭,家长给予他们所能给的一切,看似很幸福、很温暖、很富足,但其实,他们是最苍白的一代。他们缺乏锻炼,缺乏磨砺,更缺乏爱心。许多家长,都一厢情愿地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许多家长只是片面地把优秀理解成为只要学习好,就能搞定一切。因此,为了这个目标,他们给孩子请家教,送孩子进补习班,甚至有些孩子在一个暑假里,竟然进了四五个补习班。这些孩子像走马灯一样去接受各种知识的教育,却从没有哪一个学习班是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进行一次“做人”的教育。

看似是关爱孩子的一生,但却把孩子拴在一条永远也跑不到头的学习战车上,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把孩子从人生起步开始就搞得疲惫不堪,难道这是爱?事实上,在忽略孩子其他方面教育的同时,孩子的折辱教育更是奇缺。

像董艾的母亲,在教育上应该算是一位智者,至少,她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什么是责任。这样的孩子,责任心会陪伴着他走过一生。而孩子从小没有被太多的宠爱包围,他就更容易看到别人的存在,不会那么自高自大地以自我为中心。

那些生长在山上的小树,或者野外的丛林,它们没有被人为地专门培育,经常遭受风吹雨打,但它们的生命力却十分顽强,即使把根扎在没有土壤、没有水分的岩石缝中,也能顽强地生存下来。

这些树木,生命力顽强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人照顾它们,没有人去关爱它们,一切都得靠自己。所以,它们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反倒磨炼出了超出园林中其他同类的生存能力。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风吹雨打、雪打霜侵,其实是一种最厚重的爱。正是这种看似残酷的爱,才让它们的生命力格外顽强,才使它们得到更多的锻炼。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这样的生命力?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坚强得能抗得住各种打击和折磨?但只给孩子温暖和富足,不让他们体验折辱,那他们就永远像园林中的树木和花草。孩子就如一棵柔嫩的小苗,需要温暖的阳光、细柔的轻风,同样,他们也需要磨炼他们意志的困境和磨难。

看一个孩子优秀与否,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报纸上经常有这样的报道:许多离家求学的大学生,在假期回到家里,带给父母的不是久别的思念,也不是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父母买一些父母喜欢吃的食品或者小礼物,他们带回来的是大包小包待洗的衣服。看到自己辛苦养育了那么多年的孩子这样对待自己,相信哪个父母的心里也不会有幸福、甜蜜的感觉,但这是谁的错?作为父母,是不是该好好地反思一下呢?

一个孩子若没有优秀的素质,说重了其实就是一个不健康的、存在着某些缺陷的“病态人”。而造成孩子们病态的原因之一,正是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上疏忽了“折辱”教育。只有太过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而忽视了更重要的生存之本的东西,结果就本末倒置了。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到本节的开始。后来,我还无意间看到了董艾和他的妈妈。董艾和她的妈妈秦菲一起,被邀请到电视台做一期儿童节目。参加这期节目的孩子很多,只有董艾脱颖而出,各方面的才能都远远超出了其他小朋友。

主持人问秦菲是如何教育出这么一位优秀的儿子,秦菲的母亲语出惊人:“在情感上,他是我最亲近的人,但在教育上,我从来没有把他当成一个孩子来对待!”

此语一出,全场哗然。秦菲接着说:“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是缺‘爱’的孩子,父母给予得太多了,当爱成了泛滥时,其实是一种严重的欠缺。因为,父母不知道孩子们真正需要什么,只是一味地给予。可当被给予得太多的时候,孩子就只变成由别人摆布的木偶。我的孩子,在他没有能力挣钱养家的时候,我提供给他住、吃、穿。但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必须得他自己来做。”

虽然人们对董艾母亲的教育观点持有不同意见,但却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位有着大智慧的母亲,因为在她看似残酷的教育后面,是一位母亲最深厚的温情和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