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误区:要想人是铁,就得饭是钢

饮食观念误区 作者:(德)乌多·波尔默


当年,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的一句话,如今已成了人人皆知的谚语。尽管此言出自一介书生,但并没有给人以“文弱不武”之感。然而,若把它看成是那个年代饮食意识的反映,又算不上很有新意。毕竟,在我们这个自古就沉湎于吃人的社会里,这种饮食意识由来已久。那时,我们的祖先像吃烤牛肉一样,大口咀嚼在战争中被杀死的敌人的头颅和心肝,就为了能将对方的强悍勇猛、诡计多端与自己融为一体。“要想人是铁,就得饭是钢”;“整天吃软饭,怎能成铁人”。这个饮食观念,和这两句话本身,真是再熟悉不过了。

还是先让我们来管管地球上人类的闲事,再来检验费尔巴哈的理论吧:在中国,人们享受喂得肥肥的蝎子,在韩国则是煎狗肉;土耳其人嗜食羊腿,印尼人爱好猴脑;在委内瑞拉,塔兰图拉毒蛛是人们的最爱,到了喀麦隆便是蛇肉大杂烩;阿根廷人吃大牛排,法国人则吃小蜗牛;在澳大利亚,袋鼠成了盘中佳肴,在我们德国,最受欢迎的是味道浓郁的五香野猪肉丁。按照着费氏理论,难道这些食物真的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精华,让人就着水大口吃到体内,便“滋补”了人类的躯体四肢、精神意志和品格特征?我们又不禁要反问,或者,那些思想猥亵、一生中都在阿谀奉承的人,又是吃了什么食物才会养成恶心的人格呢?我们能看得出么?其实我们只知道,人类之所以有各种各样的饮食习惯,惟一的原因是,天生就是个杂食家――因而人丁兴旺。

什么都要吃。就是这么简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