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误区:香精和自然界里的蓝本是一回事

饮食观念误区 作者:(德)乌多·波尔默


高明老练的奥威尔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 1903-1950),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著有政治讽刺小说《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奥威尔主义指为达到宣传目的而篡改事实并歪曲事实。――译者注要是能有兴趣研究食品法里的定义及其所遵循的语言文字规则就好了。当一个单纯的消费者天真地相信,“一致”就是“一回事”时,在生产香精的行业里,生产者却可以称那些“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的东西为“一致”,只不过从它们的气味来看仿佛都是一回事儿罢了。

每一种食用香精,无论是草莓味,还是香草味,或者是鲱鱼味、火腿味,都一样是由许多的芳香物质组合而成的。其中有几种物质比较关键,是它们形成了不同特色的香味,而其他的大多数则成了陪衬,完善着香精的味道。这与香水的原理非常相近。因为除了甜、酸、苦、咸这几种基本味道之外,我们所能感觉到的其他味道都只是感官印象,只能通过鼻子,通过嗅觉器官感觉到。而且,我们对这些味道所能感知的只是一个整体,就好像看到一幅完整的画面。不同的是,从画面上我们还可以分辨构成图画的各种线条和色彩,然而,从味道上我们只能辨认这是太妃糖,那是欧洲草莓,而无法逐一解释这些味道是由什么组合而成的。

首先,直截了当地说,“与天然保持一致”实际指的就是“人工合成”原本天然就有的物质。所谓“人工合成”,指的是在实验室里通过化学渠道仿造天然物质的过程。然而对于芳香物质而言,要仿照它在自然界里的蓝本,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合成的分子,它们彼此对称就好像是左手和右手,好像镜里镜外的同一事物一样。这对孪生合成分子本身区别不大,但是气味闻起来却有不同!例如这一个闻起来像橘子,另一个则像松脂;或者这一个好似丁香花,另一个则如同冷山梅;还有这个散发薄荷气味,那一个却香如荷兰芹。大自然母亲可以成功地创造一种又一种独一无二的植物,化学合成则与之相反,只能是对同一版本复制镜里镜外相似又有区别的复本。虽然也可以把人工合成得出的这对孪生分子拆开,但是如果这样做的话,要获得“与天然保持一致”的香精,代价就会昂贵得多。因此,人们只能考虑别的办法。比如,可以将薄荷―荷兰芹这对孪生分子香精掺入草浆中,因为草浆可以配合它,假如这个混合物令人感觉不是那么舒服的话,人们还可以寻找另外的物质中和进来,以掩盖不期而至的怪味。

稍微了解一下这些常识,在您看来,可能还觉得没有什么不妥,然而您得明白,既然只是“与天然保持一致”,便多少可以与纯天然有所偏离。如前所述,香精往往由众多的芳香物质组成。只有通过将根本不同甚至相去甚远的成分组合在一起,才能生成某种人们需要的香精,才能够散发或者是咖啡或者是草莓的独特的芳香。组合在一起散发纯正咖啡豆气味的各种芳香物质,就个别而言,其气味有的像肉食动物的尿液,有的像烤鱼,有的则像汤料。这显然扩大了食品创新的可能性。因为合成生产出来的这些物质既可以用于烤鱼香精,也可以作为汤料添加到方便食品中去。根本无需考虑,这些香精实际上是由什么构成的。

总而言之,要得到与天然保持一致的香精,通常首先需要合成各种芳香物质,而这些物质在那个被仿制的天然香味蓝本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天然的香味是纯粹的一种物质。若将某物归结为“与天然保持一致”,那么前提仅仅是,该物闻起来确实像是某种为人熟知的气味,而这种人们仿制的物质,总是能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只不过有可能是在咖啡里、在烤鱼里,或者是在食肉动物的尿液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