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孩子与人和睦相处(2)

里的家教智慧 作者:木紫


 

1.培养孩子善良的天性

孩子是模仿父母的行为成长的,父母善孩子则善,父母恶孩子则恶。父母善待家里人,积极帮助不幸的人或者正在遭受苦难的人,孩子看在眼里,也会那样去做。所以,培养孩子善良的性格,父母先要做善良的人。

其次,纠正孩子不善良的行为。比如孩子嫉妒比自己优秀的小朋友、背后说小朋友的坏话、欺负老实小朋友、不尊敬长辈、不把好吃的给别人分享、虐待小动物等。孩子这么做的时候,家长要及时制止,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够善良,人们只喜欢善良的孩子。

再次,支持孩子善良的行为。当孩子爱护花草树木、小动物的时候,家长可以夸奖孩子懂得爱护环境。当孩子尊敬老人爱护小孩的时候,家长要夸奖孩子很善良,懂得照顾弱者。当孩子能够理解他人,愿意帮助他人的时候,家长要告诉孩子,善解人意的人会有好报。总之,你的孩子能够诚心待人,不蒙不骗,才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2.教孩子懂得分享与合作

自私,是当今孩子的通病。在孩子眼里,我的就是我的,我凭什么给你吃、给你玩?大脑里没有一点分享的概念,以致占有欲特别强。孩子不懂分享,与当今独生子女家庭状况有关。但是家长不能因为在家里没有人和孩子分享,就纵容孩子自私的毛病。

泰戈尔说:“唯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创造文明。”孩子迟早要走上社会与人合作,合作是在利益共享基础上的能力互补,需要相当的包容心和忍耐性。在社会上,一个人越是懂得分享,就越能够与更多人合作。

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小公主、小王子,将来是一个只会索取不懂给予的吝啬鬼,那么从孩子小的时候就交给他如何分享吧!家里好吃的,不让孩子一个人独享,让孩子给亲戚朋友送一些;做家务的时候,孩子也要承担一部分;父母做事,让孩子打打下手;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参与接待……尽可能让孩子少获得、多付出。

3.相信孩子不会总吃亏

当孩子与小伙伴在一起发生冲突的时候,只要没有受伤,家长就不要掺和进去,不要把孩子间的小问题当成矛盾去解决,甚至限制孩子玩耍。这样,本来孩子没当成什么,却因为父母的掺和有了隔阂。

孩子们一起玩耍,发生摩擦很正常,孩子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他们会谈判、会讲道理、会说服、会交换,在这个过程中,更能增进互相了解,确定与自己对脾气的人建立友谊。如果家长加入进去,就限制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即便哪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占了上风,他也不是永远的上风,孩子吃亏就是长经验,下次那个被他欺负的孩子肯定会以其他的形式去摆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