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晨曦一同出发(8)

市委书记 作者:西堃


“不敢这么说。”张勇诚惶诚恐,“蔬菜的种植,果业的发展,都见到了明显成效,蔬菜和果品的商品化程度有很大的提高。蔬菜种植户大多一年收入几万元,果树种植好的一年收入十几万的也有,但这只是极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农民通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收入还是不行。”

“这几年农业方面的项目我市上得最多,是不是?”

“前几年每年就是一两千万,去年是两个亿。省上和中央对我们格外照顾,但是落实到乡一级问题还是比较多,一部分资金就被挪用了,虎头蛇尾的事不少。我们管不了人,就管不好事。辛辛苦苦争取来的项目和资金白白浪费掉,我们心里不是滋味。建议市上要出台硬办法,对完成不好的县区和乡镇,要追究领导者的责任。”

刘扬看了一眼组织部部长,说:“‘富不富,组织部’,这话有没有道理?”

组织部部长点头称是。张勇接着说:“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农业上的项目与其说是我们基层农业部门引导发展起来的,还不如说是农民自己奋斗出来的。总有些能干的人带动了一大片,他们跑销路、跑技术、建市场、建协会,正因为我们的农民干得好,农业部和省农牧厅的领导和专家才给我们项目和资金。”

“与农民打交道,有何感受?”刘扬问。

“农民比城市人厚道。农业部和省厅的专家到我们的乡村去,那些得到扶持的农民想方设法要送点东西表达心意,专家深受感动。我们到部里和厅里去,人家一听是歧北市来的,非常热情,没有空跑的,每一次都有项目和钱给我们。有这么好的农民群众,我们工作起来也心情舒畅,有成就感。”

“过几天,我到你们项目实施地走一遍。”刘扬很振奋。座谈完,看农业信息中心。这个信息中心是国家投资三百万建立的,歧北的辣椒、花椒、苹果、桃子、雪梨、芦笋、蘑菇,以及最新的农副产品的信息都是通过这个中心发往全国各地的。张勇说,这个信息中心一年给歧北的农民挣来二十多个亿。

“好!看完了你们的项目,如果真是喷薄之势,我给你们请功,奖励你们农业部门。”刘扬谢绝了农业局挽留吃饭的请求,在教育局门口正好碰上醉得一塌糊涂的马国兵。

“你不是在北京吗?怎么在你单位门口醉生梦死呢?”刘扬一股怒火袭上心头。

马国兵躬腰抱拳,一声没吭,进了他的奔驰350轿车,出了巷道。

刘扬目送这位教育局局长,问秘书长:“我们市上的局长中这样的酒鬼还有多少?”秘书长说还有几位,不久就会碰见。

刘扬中午有接待,他们一行人要到小河区区政府招待所接待省发改委验收小河区工业技改项目的工作组。在招待所门口,又碰到两个醉汉,头抵头趴在台阶上呕吐,还哇哇大叫,互相指责不够朋友。刘扬停了下来,问身边两位常委,是不是市上的领导干部。组织部部长说,是小河区的两位副区长。刘扬上前问道:“喝多了吗?”一个抬头看了一眼,说:“你是谁?你放着你的路不走,狗拿耗子管啥闲事!走开。老子喝了一上午,能不醉吗?”

把名字记下,时间地点都记清楚。”刘扬对组织部部长说,“明天找本人谈话,同时把他们的两个一把手叫上,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如果没有正当理由,就免职,什么专业就干什么去,原来在哪个单位就回到哪个单位,并通报全市,在电视和报纸上刊登出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