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经典经济学关于财富的基本理论(6)

中国经典经济学 作者:钟永圣


 

二、心念决定论

心理活动其实就是经济活动。六祖惠能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自性中忽然生起一念,进而产生强烈的欲念,逐渐变成信心,随之产生实现欲念的想法,心念一动,瞬间遍满十方,果真信心十足,恒心持久,就等于源源不断地向宇宙人生发出同一频率的信息波,人的言行就会感得与内心相应的境源,人生就呈现出原初欲望心念产生时所期望的境界,这就是“心想事成”的过程。心念持久专一,就一定会把心里想的事情变成现实。曾经作恶,可能会因行善的力量强大而消除恶缘;曾经作善,可能会因作恶的力量强大而使善缘受阻,不得实现。穷通善恶富贵等等一切分别,全看当下一念。意志坚决,终究会“有志者事竟成”。心想事成,你真想,所谓意诚,坚持不懈,就一定实现;任何目标,如果德行具足,智慧相应,耐力够坚强,就一定实现。

“心”不是心脏,是能知能觉的本性。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心”,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心,是灵妙无方、无名无相的清净圆觉体的心,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所说的心。

心地是修行的唯一场所。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就是这颗心召来的。本来湛寂觉明的自性本心,自然生起妄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从而幻化出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

心生万法,生财的道理、法则、技术都是心的产物。所以心外求法被称为“外道”,被称为“舍本逐末”,唯有福祸自招,反求诸己才是圣人语言。

决定财富有无、快慢和多少的根本因素就是心头一念。心中有慷慨救助施舍之念,是获得财富的根本原因。心中产生何种念头,身外的世界就会显现与之相应的事件和境界。但是心念之快,快到一念之间遍满宇宙虚空,所以人的心念累积之多是一个无法计数、无法形容的的量,也就会使人的人生具备了一切因果缘:善心之缘使善因成熟变现,恶心之缘使恶因变现成熟,所以圣人设教,引导人一心向善,使人生感得善缘之现行,而使恶因因无缘起之缘而不起现行,则人生吉祥幸福可得。是以心之行不与财富法相应,则身劳力苦而不得。这就是中国的基于心识认识的“行为经济学”。也就是说,好人之本在人心思善向善,本立而道生,德本既立,财富犹如树上之果,虽因心量智慧大小而有不思而得或者思而后得的分别,但是功不唐捐,因缘际会,自有成熟之日。

心法其实如此简单,生财的心法其实也一样的简单,只是人因迷失本心,不谙经济生财大道,徒劳妄求,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信心使经济走向良性发展,灰心使经济走向黯淡、在危机时雪上加霜。西方经济学家也不是没有注意到这种心理的巨大作用,但是西方的传统没有中国的“心传”,不知道“心识自性”是变现宇宙的根本。阿克洛夫和希勒写作《动物的精神》有把经济学认识引向心理层面的推动作用。但是要想彻底认识到“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道理,整个西方学界必须向中国经典寻求答案。

“经济学问就是那么神奇,某些分析,读过经济的不懂,但街上有些人可以说得头头是道。我想这是因为后者没有学过,于是没有成见。说过了,经济学是浅的,不明白的往往把问题看得太深。”

孔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从《黄帝内经》开始的“岐黄之术”,到老子《道德经》开始的“道德之学”,合二为一,自汉代开始,“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成为中国古代历代经济管理的不宣之密。儒学的起始同样久远,自孔子而大兴。删诗书,订礼乐,孔子“信而好古”,总结了春秋以前的文化典籍,孔子《易传》曰:“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孔子读《易》而“韦编三绝”,所以易学、道学和其他诸如礼学、乐学、周公政治之学、管子经济之学等传统学问成为孔门儒学的渊源,经过后世曾子、子思和孟子的一脉发扬光大,终于成就“弥纶天地之道”的完整儒学体系。被后世误解至深的是,大家都以为学问的传承不过是学说的转述与创新,殊不知其中要个人有真实的用功体会,才能得其“真传”。体会,体会,“体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己的身体要起变化,自己的“心”要与之“会”,与之相合,就是“人经合一”。她不是背诵词句,而是“化”到了自己的身心精神里。只有悟通心法之人,才能融会贯通,根据时代的不同而相机阐扬。例如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宋代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乃至二程、朱、张、周、邵的六子理学,至明代王阳明“龙场悟道”而更“理学”为“心学”,千古以来,时移世易,历世多变,但是根本的核心却从未生灭增减变动。王阳明把自己的“心学”理事功业归结为“捉二贼”:山中贼和心中贼。

西方的成功学书籍已经注意到“信心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和“信心是聚集财富的起点”,但是却无法真正地揭示信心是什么,信心是哪里来的,信心是如何升起的,以及财富的本质来源。请注意,认识到“信心聚集财富”的“秘诀”,是西方“成功学”而不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还在“自由竞争产生利润”的迷宫里打转。拿破仑希尔已经通过西方成功人士的访谈研究认识到:“财富与地位只有建立在真理与正义的基础上才会持久”,认识到用仇恨、嫉妒、自私和讥讽这些消极态度对待他人将永远不会成功,但是他认为“这个秘诀的背后是一条人类尚无法解释的自然法则”,显然这里的“人类”仅限于西方,在东方,在几千年前,解释这个秘诀背后的自然法则的经典已经存在许久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