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经典经济学关于财富的基本理论(13)

中国经典经济学 作者:钟永圣


 

二、富无经业论

富无经业,常随善人。非其人不遇,非其时不逢,非其德不保。财无非主,恒入吉地。财非有智,其行似水,唯随善迁,一念善而增之,一念恶而减之。有德之人,卖面包、卖领带、卖房子、卖车子,不管人类吃穿住行的哪个方面都能循业得财。

世界上最好的企业就是“最简单”的企业,最专业的企业,是“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企业。例如:微软是开发软件的,万科是搞房地产的,百度是做搜索引擎的,海尔是做电器的。人也一样,虽然富无经业,但是每一个富翁是干什么的也是清楚明白的:巴菲特是搞证券投资的,马云是做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伟大就是长时间做一件事,简单清楚明了,但是他能够在一个方向上“单调增加”,所以可以积累到无穷大,或者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极限。“不单调”就是说明人或者组织没有主心骨,没有长志,没有恒心,今天看到互联网热就跟着做网站,明天看房地产火爆,就忙着竞拍土地;东一榔头西一棒棰,南面挖井北方挖坑,始终见不到水。专业意味着“有界闭区域”,坚持不懈地在专业上努力,意味着“连续”,那么这样的“数学人生”一定会有你期望的结果。所以不连续的函数不容易有结果,离散的函数很少有极限,人生求财乃至任何事业是同一道理。

三、悖入悖出论

曾子《大学》曰:“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曾子所言,非是一家之言,实在是客观的天道伦理,也就是今天所谓科学规律,自然法则。如果不能于此有深刻的领会,难免会把生财致富一事和天道伦理割裂开来,殊不知舍本逐末、不得要领、取求难得尚在其次,一旦见利忘义、因私害公乃至伤天害理,以致后患无穷,灾殃现前不知何因,至为可怜。

中国古代经典认为钱财是王、贼、水、火、亲“五家共有”,不是你自己的。钱财即使一时为“非其人所得”,也必然会在日后发生五种情况而失去:被水冲走,被火烧光,被盗贼抢去,被国王没收,被亲属争夺。百姓所谓:不是好道来的财,也不会有什么好的花法。不是辛勤赚来的,其出也快。

货悖而出者的五种途径:

1.王法:贪污受贿得来的钱财,会在东窗事发后,由国家没收,充归国库。读者诸君试想,近几年来,中国加大反腐败的审查力度,所发现贪污受贿动辄千万上亿,这种悖而入的钱财,怎么会是贪污受贿者自己的呢?纵然一时漏网,暂得逃脱,他能花多少?没花去的,都不是“自己的”。

2.贼盗:为贼人偷去,被合作伙伴骗去。也许会有人不明白:我的钱是正道赚来的辛苦钱,怎么还会被人偷去、骗去?不用怀疑,没有“偷错”的时候。唯有真诚提高修养的人,能够转化恶缘,避免恶事,趋吉避凶,逢凶化吉。

3.水灾:水灾中财产被淹没破坏。

4.火灾:火灾中财产被焚烧破坏。

5.亲逆:家中逆子,吃喝嫖赌,游手好闲,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败霍掉净。曹仁超先生说他早年的一位朋友,继承了父母一个多亿的财产,后来不但败光,还来向曹先生借钱度日。所以,中国自古真正体爱孩子的父母,不是给孩子留下亿万家财,而是积下德行,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品行,能够靠自己的本事立足于社会国家,光宗耀祖。

当然,灾害褫其财富还有风灾、地震等其他自然灾害,究其原因,水灾因贪、火灾因嗔、风灾因痴、地震因心底不平,内心禀性念头发动,习气显现,共业感召,所以自古认为天灾亦是人祸。

为了让读者更加“直白”地看到悖入悖出的财富公理,本书特别选取关于“王法国难”的案例来说明。其他种类,请大家自己回顾所听、所看到的事实,自会触类旁通、心知肚明。近年来,各地的房价一路攀升,百姓望楼兴叹。很多人常常把矛头指向开发商唯利是图,殊不知腐败官员的“功劳”,可能更大。据统计,2009年1月至11月,浙江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该省国土系统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已达61件67人,其中有15位正、副局长。不仅是浙江,全国近年落马高官不少都与房地产腐败有关,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志刚,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山东省委原副书记、青岛市委原书记杜世成,天津市政法委原副书记、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书记李大伦,安徽省原副省长何闽旭,昆明市规划局原局长曾华,上海房地局原副局长殷国元,江苏省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重庆市规划局原局长蒋勇,重庆市沙坪坝区原副区长陈明,福州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王炳毅,福州市仓山区土地局原局长李仲……都与房地产腐败有关。涉及房地产的贿赂案件90%以上是大案,“受贿金额百万元以上的大案已是司空见惯”。腐败无非涉及利益钱财,这些不义之财能留得住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