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经典经济学在中国本土的验证(下):败德的相应(8)

中国经典经济学 作者:钟永圣


 

臣光曰: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诈,固可以亲政矣,况孝宣十九即位,聪明刚毅,知民疾苦,而光久专大柄,不知避去,多置亲党,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愤于上,吏民积怨于下,切齿侧目,待时而发,其得免于身幸矣,况子孙以骄侈趣之哉!虽然,向使孝宣专以禄秩赏赐富其子孙,使之食大县,奉朝请,亦足以报盛德矣;乃复任之以政,授之以兵,及事丛衅积,更加裁夺,遂至怨惧以生邪谋,岂徒霍氏之自祸哉?亦孝宣酝酿以成之也。昔椒作乱于楚,庄王灭其族而赦箴尹克黄,以为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夫以显、禹、云、山之罪,虽应夷灭,而光之忠勋不可不祀;遂使家无噍类,孝宣亦少恩哉!

2.郑立:不义取财 自毁前程

郑立,1982年生于重庆,国内知名网站“分贝网”的创办人。他创立的163888音乐网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音乐门户网站,后改名为“分贝网”。2006年,分贝网获得“中国最佳原创音乐网站”和“互联网最具活力奖”荣誉,同时,多个国际风险投资商共为公司投入数千万元。郑立被称为“身家过亿的80后CEO”。

有人说“少年得志是人生一大灾难”,不无道理。到了2008年6月,“分贝网”每况愈下,屋漏偏逢连阴雨,外资的“风投”也出现问题。郑立看到别人经营视频聊天网站,很快就掏到“第一桶金”,便和自己过去的合作者戴泽焱找到刘峻松,要求开发flash视频软件。2008年12月,郑立、戴泽焱、刘峻松3人分别以3家正规注册公司的名义签订了一份视频聊天室的合作协议。为了扩大影响,郑立等人利用广告联盟的广告效应,使网站点击率不断提高。他们以色情视频聊天网站为基础,以广告联盟为平台大力推广,通过视频网站进行淫秽色情表演从中谋取利益。招揽数十名年轻女子在虚拟世界“宽衣解带”。短短半年,获暴利1980万元;光顾该些视频聊天网站的注册人员高达317万。色情视频聊天网站暴露出道德沦丧、人性乖邪和对金钱的贪婪。在公安部立案侦查时该网站累积访问量高达7.3亿次,独立访客达3891万人次,独立IP会员高达到2953万个。

身家过亿的80后CEO走向堕落,表面上是一场人生悲剧,实质上暴露了中国伦理经济观念教化的空白,郑立固然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单是没有正确的财富经济的伦理观念教育,是谁的责任?只要违反自然伦理,必定会遭受苦报。这就是宇宙间普遍适用的物理定律。如果社会的主流教育机构、宣传机构以中国本土的伦理经济学教育大众,提醒大众,诸如郑立这样的人生悲剧可以避免。

二、百年老店倾覆败亡的失德根源

为什么古语言“富不过三代”?为什么很多企业在“二世祖”的领导下就衰落了?表面上象经济学问题,其实是道德问题,是人性问题。以下几点值得注意:首先,富贵的环境容易使人堕落。这是人的德行问题,不是“铜臭”的问题。不能自己堕落却埋怨钱多,如同自己好色丢了江山的皇帝不自省反却罪怪“红颜祸水”。其次,管理层逐渐被深受西方经济学污染的人替代;对经济决策的指导由原来的经济之道变成西方经济学的原则教条;第三,领导人不再节俭谦约。

中国目前每年新增数十万个商业品牌,但品牌生命周期平均竟然不足2年。排除被“抢注”的因素以外,品牌如此短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以中国本土经济学的眼光看,一点不复杂,就是企业的负责人“不会做人,不会过日子”!因而也不会做企业。做企业归根结底就是做人,这不但是中国经典的通透智慧,也是当今许多在现实中摸爬滚打过来的企业家的切肤体验。说不会做人,是在诚意正心上不下功夫,不尊重市场,不尊重顾客,既不下功夫研发与众不同、质量上乘的产品,也不加强学习增加企业的发展后劲,仅仅为了虚名,利用巨额资金进行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就是比拼烧钱的速度和量级,这和秦二世胡亥“郦山未毕,复作阿房”有什么区别吗?所以,读通曾子《大学》的人,看看老板的生活习惯,了解了解他的家庭状况,就可以断定企业的前途了。

中国现在的百年老店,绝大多数都是和饮食相关的,药店、饭店、茶店或者酿酒公司。为生者讳,隐恶扬善,纵然知晓一些老店覆亡的道德原因,也不宜付之笔端。知古鉴今,反过来,可以观今知古。以下列举一例中国百年老店的覆灭和两例当代名企继承人的操守与困亡的遭遇。观一推万,知者会心,当识其要。中国正在走入富庶的社会,创业者和“二世祖”们当细心思量,伦理经济学的道理,是可顺不可逆的。

第一例,日升昌退出历史舞台:时运还是德行

清代中叶,当时全国最大的票号共有17家,平遥人开的就占了7家,其中最大的票庄是 “日升昌”。它原是颜料行,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转为票号,其它还有“南通北达。二盛二协”,即日开通,口升达、百川盛、万源盛、协同庆、协同泰。这几家大票号的总号设在平遥,分号除京城外,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及商埠码头,平遥城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票号中心城市。

日升昌是中国第一家票号,是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从成立到歇业,历经一百多年,分号遍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而著名,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1824年,“日升昌”在太原设立分号,主要业务是“票”(汇票)。票的制作和书写,其保密性有极为严格的要求,绝不允许有任何的差错。日升昌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技术,太原票号的汇票采用“水印”法印刷,并在关键部位加盖戳印。汇票的印数及领用均有严格控制。为防止泄密,汇票书写时实行以汉字代表数字的密码法,并且定期改换。中国历史博物馆存有一份“日升昌”太原票号的防假密押,内容是:“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表示1至12个月;“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私,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表示1至30天。“坐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表示银两的1至10。“国宝流通”,表示万千百两。票号在5月18日给某省票号分号汇银5000两,其暗号代码为“冒害看宝通”。这些密押外人是根本无法解密的。在“日升昌”太原票号的经营史上,还从未发生过款项被人冒领之事。

1914年10月,日升昌票号倒闭 ,“于全国金融影响甚大”。 有人在《大公报》上撰专文分析倒闭原因:一是日升昌营业之中心点,在南不在北,南方各省码头最多,两次革命均受很大影响;二是日升昌之款项,未革命之前均分配在南方各省。自革命后各省纸币充斥,现金缺乏,由南省调回现金,往返折扣,每百两亏至三十五两及五六十两。此种亏耗实足令人惊异;三是革命时,日升昌欠外数目约五百万,欠内之数七、八百万,出入相抵,有盈无绌。然欠内之数目,成本已付诸东流,遑论利息。欠外之款项,该号为支持门面,维持信用起见,三年之中均未停利,此项亏耗又其一也。

以上三项,均是间接原因。导致日升昌快速破产的直接原因有三:第一,广西的官款催迫甚急,动辄率兵威胁,计一年之中提取十余万两,犹日日前往催取。第二,经理人内乱,该号正经理郭斗南、副经理梁怀文,就资格论梁应居正;惟梁为人公正朴实,自革命后对于东家提用款项极力阻止,因此不能得东家之欢心,梁无可奈何遂于去岁出号。梁在号中素为大家所推崇,梁去人心为之瓦解。第三,京号经理因号事吃紧,托病回晋,一去不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