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浮躁的年代,浮躁的人(4)

不浮躁 作者:王兴权


企业界的一幕幕商业戏剧、悲剧只是当下中国企业行为的缩影。

近年来,社会上的浮躁风气逐渐蔓延,企业的浮躁之风也日见其长,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或急于求成,恨不得一天吃成个胖子,几年就进世界500强,于是头脑发热,不切实际地追求高速度,盲目扩张,拼命铺摊子,轰轰烈烈,但由于根基不牢,注定要失败;或没有长远的发展战略,跟着风头走,哪样赚钱搞哪样,盲目地拓展外延,大搞多种经营,结果战线太长,无力顾及,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或不求内功修炼,只顾广告效应和花里胡哨;或为了争夺利益不择手段……只是,这样出名快,死得也快。

企业中的浮躁风气有蔓延之祸。片面追求市场份额,片面追求利润增长,企业蒙蔽了双眼,膨胀了心理,浮躁了自己,给自己带来了内外冲突,给国家造成了负担,给消费者造成了财产损失,乃至生命安全的危害。

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分析了目前一些企业出现的六种浮躁现象。

一是“人为造神”。企业刚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它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就几乎成了其他企业的“经营样板”,他的一言一行也都为他人效仿,员工的心态也从正常的自豪感膨胀为盲目自大。

二是“滥打品牌”。企业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实行全方位地毯式轰炸,或力不从心地参加各种竞标。结果企业元气大伤,后继乏力,还失去了社会“公信力”。

三是“形象拔高”。大搞形式主义,不管实际是否需要,厂房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办公楼盖得越来越高,甚至要建当地第一高楼,装修也越来越豪华。

四是“概念炒作”。拍拍脑袋,或脑筋急转弯,一种“绿色环保型”的某某产品就横空出世了,各种利用“生物技术”研制的食品、饮品也隆重推出了,还有一些产品打着“纳米”高新技术的旗号,把消费者糊弄得晕头转向。

五是“联合作秀”。企业和商家联合推出的各种假打折、假捐赠、假竞拍,还有所谓百万年薪虚位以待的假招聘,以欺骗公众,误导消费者。

六是“热衷高帽”。为数不少的企业热衷于参加各类中介机构组织的评比活动,喜欢给自己“申购”和戴上各类形形色色的“高帽子”。有的企业到处搞赞助,拿钱买荣誉,捞取那些浮光掠影的名声来壮己声威。

“只有退潮时,你才知道谁在光着身子游泳。”这是股神巴菲特的一句名言。中国的企业似乎正是这样,经济狂潮一消退,喧闹的沙滩上留下的就是企业投资者惶恐、尴尬的身影。而这已无力遮羞的身影正是浮躁所带来的一大致命伤。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中国企业与国外优秀企业相比,最大的差距是企业领导人的心态。中国企业太浮躁,当然也包括海尔。每当处于高速发展的时候,领导人总会想入非非,这种心态造成中外企业在基础管理上的差距。”

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中国的企业家有三大劣根性:浮躁、投机取巧和思维僵化。而浮躁正是其中最致命的因素。

浮躁,影响企业品牌的形成。每个企业品牌需要精心培养和呵护,更需要时间的洗礼。浮躁的企业没有定力和耐性,注重短期利益,不顾及自己的信誉、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消费者的利益,如此,怎能形成响当当的知名品牌?

浮躁,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创新是企业竞争的原动力,然而,创新又是一件不易的事,需要下工夫研究。浮躁的企业只图省事,怎肯花时间、花金钱为不知能否成功的创新。没有新产品,没有先进技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何在?

浮躁,影响企业的“寿命”。企业经营不是一场短跑竞赛,而是一场比耐力、比耐心的马拉松。浮躁的企业没有多少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重眼前,轻长远,能赚钱就赶紧赚钱。至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的发展壮大,是没有时间管它的。这样的企业必然是“短命鬼”。

许多企业心浮气躁,可惜吹嘘、作秀、评比只能把企业往沟里带;虚名、高帽也只是像一闪而过的流星,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作假、不诚信,不仅危害自己,更无益于消费者和社会。

然而,企业发展壮大,绝非一时之功,需要远大的目标,踏实的工作,持之以恒的努力。企业经营者应该克服浮躁心态,以长远眼光,脚踏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商海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科学浮躁创新降。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

——牛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