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为什么会浮躁(6)

不浮躁 作者:王兴权


“比如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无才无德无能,他在各方面都比不上我,就会拍马屁。不知道怎么把他的老板拍舒服了,工作半年就混上了一个部门副经理,比我多赚了一些工资,那个得意劲头真让我替他难过。有什么呀,才是一个小小的部门副经理,要是让他当了经理,他还不得从天上掉下来呀?我就看不得这种小人得志的劲头。我论什么不比他强呀?我要是比不上他,这辈子算是白活了。”

毕业之后频繁跳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没有合适的环境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因为发现现实同理想落差太大,自己不能接受如此不公平的现实,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一同出来,为什么别人会比我好;因为觉得受了周围人群的冷落或异样待遇,觉得不公平公正,觉得整个世界有愧于自己;因为觉得薪水太低,空间太小,于是我们选择跳槽……这些都是浮躁。小郑太浮躁了,自以为是、看不清自己、心态失衡,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他的跟头还会栽得更大。

为什么会心态失衡?因为比较。从差别和比较中形成消极的不平衡心理。

比,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是,“人比人,气死人 ”。两把匕首放在一起,“比”并不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反而有一丝寒光。用别人的砝码来称量自己,羡慕别人有钱,羡慕别人身材好,羡慕别人潇洒,羡慕别人有一个漂亮老婆。用金钱、名誉、地位来界定自己,这样的比法只会让自己在正确的路上越来越远。

社会上流行的“35岁现象”、“59岁现象”是描述官场的怪象的,是“比”所带来的失衡的最佳写照。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官员,虽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但因为经验缺乏容易受官场不好习气影响,看到一些富有的人住豪宅、穿名牌、养情妇。自我感觉论学历、水平比他们高,凭什么日子比他们寒酸?于是他们心态失衡,陷入腐败。老同志一直恪守不贪不占,临近退休却没能把握自己,错误地认为自己操劳一生,而家中生活清贫,感到得不偿失,随之产生捞一把的补偿心态,使自己身陷囹圄。

这个社会充满着竞争与挑战,不是你高,就是他低,高有高的理由,低有低的借口。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怨恨他人,处心积虑,只能让处在低位的人走得更低,让处在高位的人滑向低位。

我们的内心住着一个魔鬼,它是嫉妒、刻薄、虚荣的化身,它是浮躁的帮凶。如果沾染上这个魔鬼,我们便陷入无法满足的欲望中,彻底迷失自我,不会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极尽抱怨周遭。于是,我们越来越浮躁了。

浮躁,因为急功近利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威廉·潘

超女王贝整容死亡事件闹得满城风雨。看过她的照片的人都说,这个女孩其实并不需要整容,她本身就已经很好看了。而她还要去整容,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年轻生命,真是不胜唏嘘。

这种惨案为什么会发生?选秀惹的祸。“超女”、“快男”、“花儿朵朵”等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这些年轻人都渴望着能通过选秀成名。为了让自己更漂亮,让自己更上镜,更能让评委看上,就算不难看的,也去整容。

除了选秀,现在社会上流行的非诚勿扰之类的婚恋节目,也是在作秀;还有凤姐之流,以丑为美,乃至极尽丑态惹社会哗然……总之,只要能出名,无所不用其极。这种社会心态正常吗?当然是不正常的。而这种事情又为什么会如此层出不穷?急功近利,想出名,想赚钱。这种事情也在为浮躁推波助澜。

急功近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急于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之意。而浮躁正是功利的外化特征。

被浮躁控制的人,被功利蒙蔽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总是想马上得到回报,收获成果,幻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他们的心情根本就无法平静下来,心浮气躁,看什么都想去捞一把,犹如猴子掰玉米一样,掰一个丢一个,最终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芸芸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知名企业工作,环境好,待遇佳。时间久了,每天朝九晚五的重复生活让她开始疲倦,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