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团结协作,爆发最大能量(7)

谁是最可爱的员工 作者:舒庆


帮助他人,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这样的员工最可爱:他们是工作中的“智者”,深受领导和同事的爱戴。当同事有了困难,他们绝不会袖手旁观、冷嘲热讽,只做一名“看客”。他们也能够接受别人善意的帮助,总能够营造出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将集体的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

德国作家克·菲·格勒特曾经讲过《瞎子和瘸子》故事:一个瘸子在马路上偶然遇见了一个瞎子,只见瞎子正满怀希望地期待有人带他行走。于是瘸子走上前说:“一起走好吗?我不能独自行走,也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你看上去身材魁梧,力气一定很大,那么你何不背着我,这样我就可以给你指路。你坚实的腿脚就是我的腿脚,我明亮的眼睛也就成了你的眼睛。”于是,瘸子将拐杖握在手里,趴在了瞎子那宽阔的肩膀上。两人步调一致,实现了一人不能实现的效果。

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他人来说或许就是莫大的帮助。通常许多人会把帮助他人看做是一种无私的行为。其实,在我们帮助他人,付出金钱、时间、精力等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友情、声誉等无形资产。在职场中,这种乐于帮助他人的人也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容易获得晋升机会。如果一名员工对于同事的困难,哪怕只是举手之劳都冷眼旁观甚至冷嘲热讽,又怎能指望在他需要帮助时会有人向他伸出援手呢?时间久了,他的工作会很难展开,甚至变成同事中的“绝缘体”。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团队精神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一名员工是否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并善于与他人协作,已成为衡量优秀员工的重要标准。随着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几乎没有人可以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完成一项工作。因此,企业各成员之间,要互相合作,弥补各自的不足,从而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这就像生产一辆汽车,各个零部件必须依靠无数道工序的综合生产才能完成,一个人的力量完全不可能生产一辆汽车。作为企业领导,也希望员工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工作,并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张轩大学毕业后,被一家外企公司聘用,由于缺乏经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即使已经很敬业了,但工作总是做不到位。一次,经理吩咐他拟定一份项目策划书。由于这个项目比较重要,张轩完成策划书之后,想找一位资历较老、业务也很精湛的员工先帮自己把把关,之后再交给经理过目。但是他接连问的好几个同事都委婉地推辞了,要么是借口自己工作忙,要么是声称自己也没经验,语气中不乏嘲讽之意。

正当张轩尴尬至极、不知所措之时,同办公室的王月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帮你看看吧!”就这么平常而又简单的一句话,让张轩感到非常温暖。王月认真地看了张轩的项目策划书,为他提供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并与张轩一起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修改。第二天,张轩信心满满地将这份策划书交给经理,经理对张轩的策划书赞不绝口。这个项目策划被经理采纳后,为公司创造了丰厚的利润,张轩也因此受到公司的嘉奖。

不久,王月想申请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样去外地出差的时候,如果有好的想法或者创意可以随时记录,方便工作。但按照当时公司的规定,王月的申请可能无法通过。这时,张轩善意地提醒道:“你可以特别注明电脑对于工作的重要性,而且可以从与公司经常有业务往来的公司中以最低价格购买。”结果,经理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批准了王月的申请。

由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中员工之间互相帮助、互补有无,对于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都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王月的帮助,虽然张轩的计划也有可能通过,但是绝对达不到王月修改后的效果;也正是因为张轩的帮助,才使王月顺利地申请到了电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员工,对于同事的求助,有的漠然找借口一推了之,有的在一旁幸灾乐祸、冷嘲热讽,做一名“看客”,就像张轩先前请教的那几位同事一样。这样的人,不仅是最没有素质的员工,也是最不受企业欢迎的员工。任何一位聪明的老板都能从员工的举动中看出其是否具有合作意识。对于那些坚持“独立”于群体之外,不能与其他员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员工,相信老板和上司们出于对自己和整个团队的考虑,也绝对不会提拔他们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