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三大帮会溯源(25)

江湖三百年 作者:秦宝琦


罗教所宣扬的劫难将至,如果信奉该教,将可以得到“无生老母”的拯救,过上美好的生活等说教,对于苦难中的粮船水手来说自然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所以,在明代中叶罗教兴起后,漂泊在京杭大运河上的漕运水手们,便纷纷投入罗教的怀抱。

正是因为青帮的形成同罗教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帮内便把罗教创始人罗清即罗梦鸿尊为该教的“祖师”之一。不过,罗清并非青帮秘籍里所说“甘肃兰州府渭源县罗家庄”人,而是山东省即墨县人。他也并未中过举人,更未当过“户部侍郎”。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叔婶抚养成人。因为他家“隶军籍”,所以成年后便应征入伍,成为一名运粮军人,退役后倡立了罗教。罗梦鸿本人是运粮军人出身,深知运粮军人的艰辛痛苦和精神上的需求,所以,明代罗教就在漕运水手中流传,在清代依然如此。雍正七年,嘉兴帮水手刘把式的师傅罗道(相传是罗祖后代)供称:他家“自罗祖至今有八辈了”。被青帮尊为前三祖的翁、钱、潘三人与罗教的关系,在清代档案里也有明确记载:明季时有密云人钱姓、翁姓、松江人潘姓三人,流寓杭州,共兴罗教,即于该地各建一庵,供奉佛像,吃素念经。于是有钱庵、翁庵、潘庵之名。因该处逼近粮船水次,有水手等借居其中,以致日久相率皈依,该庵遂为水手己业。他们在杭州北新关拱宸桥一带修建的许多罗教的庵堂,成为年老无依、残疾或穷苦水手们的驻足之处。水手们在此不仅可以住宿,而且可以得到庵堂垫给的饭食,等到来年重运得有“雇价”时再行归还。水手年老病故之后,还可以埋葬在庵堂附近的义冢。漕运水手俱来自北方山东、北直各处,回空之时,无处住歇。疾病身死,亦无处掩埋,故创设各庵,俾生者可以托足,死者有地掩埋。这些庵堂各置余地,以资守庵人日用,并为水手身故义冢。在这种情况下,漕运水手年老有病,遂各进庵看守,耕种余地以资湖口。由于庵堂为水手提供了这些帮助,以致日久相率归教,因水手众多,庵堂陆续又增加到70余处。每年粮船回空,那些找不到工作的水手们便寄寓各庵,罗教庵堂也就成了水手们回空后的栖息场所。久而久之,罗教庵堂就了漕运水手们的互助中心,水手们为了得到帮助,于是纷纷加入罗教。由于水手们加入罗教主要是为了互助,从而使水手中罗教组织的教门色彩逐渐淡化,许多水手回空后尽管还偶尔念经,但也仅仅是为了求平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