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娜的志向

我的世界观 作者:张蕴岭


安娜的志向

安娜是我在丹麦一所大学讲学时教过的一个学生。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当时我应聘在大学作专题讲座,讲关于国际经济关系和中国的发展问题。安娜是听我讲座的一位在读博士生,学校还安排我指导她的博士论文。她身材修长,一头金发,两只大眼睛,典型的北欧女孩。她听我的课总是坐在前排,不仅认真听讲,记很多笔记,而且还问很多的问题,讨论时,积极发言,是一个好学生。

一次, 我发现,安娜一连几天都低头不语,闷闷不乐,讨论时也不怎么发言了。我觉得有些奇怪,课后我问她,是否对我的课有意见?她回答说,不是的,是她自己心情苦闷。我说为什么呢?她说,一下子也说不清楚。她问我,能否与我一起吃晚饭,谈谈她的想法,并征求我的意见。我说当然可以。

晚饭间,安娜道出了心情苦闷的原因。原来,她有一个男朋友,两人已经相处多年,关系很好。最近,男友毕业了,决定要到另一座城市工作。他是学电子的,要开拓自己的事业。而安娜不愿意随他到那里去,而是希望毕业后实现自己的志向——做一名志愿者,到非洲去。为此,男友很不高兴,决定与她分手。这使安娜很伤心,因为毕竟他们已经相处多年了。我问安娜,为什么要去非洲?她说,她研究非洲的发展,对非洲了解。许多非洲国家很落后。非洲的落后与欧洲的殖民主义有关,现在欧洲很发达、很富裕,欧洲人有责任帮助非洲发展起来。丹麦有很多人在非洲做志愿者,她很羡慕。我问,你一个女孩远到非洲,父母会同意吗?她说,北欧的孩子很独立,父母都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一个人长大了,总是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有自己的志向。安娜是一个博士生,做出到非洲当志愿者的决定,当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只好给予鼓励。

后来,我回国了。听说,她完成博士课程后还没有取得博士学位,就到非洲去了,在一个很穷的国家乡村学校教书。两年后,她回校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是关于非洲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内容,博士论文得到很高的评价。之后,她又去了非洲,继续她的志愿者工作。

几年以后,我偶遇安娜的一位老师,问起她的情况。老师说,安娜一直在非洲的乡村,有时她回到丹麦参加会议,发表了不少关于非洲国家教育与经济发展方面的文章。老师说,安娜表示过,她很快活,已经离不开非洲了,那里就是她的家。

安娜的故事是平淡的,但也是动人的。她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自己的志向,并且为了志向而做出自己的选择。她到非洲扎根乡村,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扎实地工作着、生活着,也许物质生活比较艰苦,可正如她所说的,过得很快活。也许安娜一个人改变不了非洲一些国家的落后,但是,她肯定改变了很多人,帮助他们发展、进步。

对比安娜,我不由的为我们的一些年轻人担心。别说博士,就连大学生也不愿意到基层了,不愿意离开大城市,不愿意离开父母(父母也往往扯他们的后腿),毕业后找不到自己主观设定的理想工作,宁可当“啃老族”。安娜的故事也许会让青年人以及他们的家长有一些新的思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