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门三宝(2)

我的世界观 作者:张蕴岭


如果人口多,要提供这么全面的福利,那还要大大扩大“醉汉”的队伍才行,否则就要捉襟见肘了。据介绍,金门过去人口多,经济形势好,主要的人口是驻军,最多时军队达几十万人,这么一个小地方,这么多的军人,创造了多么大的消费需求啊。据当地人说,那时的钱好赚,如今不行了,由于没了生意,很多地方人去楼空,也有许多金门人到对面的厦门买了房子,干脆搬到厦门去住了。当地人就盼着“大三通”能拉来大批的大陆游客,为金门带来新的繁荣机会。

最神奇的要数金门的菜刀了。开始我也奇怪,小小的金门,没有炼钢厂,哪来的优质钢刀啊。一听介绍,亲眼一看才知道,那还是一段离奇的故事。这个故事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据介绍,落下的炮弹有100万发之多(一说50万发)。老百姓为这么多的炮弹头找到了好用场,人们发现,这些都是上等的好钢(据说还是苏联造的),拿来打成刀具锋利无比。于是一个新的行业就出现了——刀匠铺。老百姓到地里挖废弹头,卖给刀匠铺,据介绍,多的时候,一个人一天能挖到几十公斤,卖不少钱。把废弹头做成菜刀,更是“一本万利”,由于刀的质量好,金门菜刀名声大振。如今,金门刀具不仅有菜刀,还有很多品种,价钱也不菲。我买了两把刀,就花了700多元人民币(在金门,人民币可以直接使用,不需换成台币)。我们看了制作金门菜刀的工艺流程,很简单,就是先把炮弹头切割成小块,放在炭火炉子里烧,烧红了,拿出来,放在电锤下打几下(过去要费大力气,手工大锤反复打),然后切成各种刀型,再淬火磨制。据介绍,一个炮弹头能做40把标准菜刀,要做小刀那就更多了。我粗算了一下,按一个弹头40把刀计算,100万发就是4000万把刀,一把刀平均300元,那就是120亿元人民币。要是做成小刀,那价值还会更大。我们当年打炮肯定没有想到这些,看来金门人真有点“因祸得福”了。

人就是聪明,这么简单就把能致人死命的武器变成了致富的财宝。古人有“化干戈为玉帛”、“铸剑为犁”之说,说的是人们主动放弃战争,创造和平。金门菜刀用料虽然是废炮弹壳,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这个道理,毕竟人们没有用它们再造炮弹。金门人向我们这些来自大陆的人介绍菜刀的故事,面带笑容,丝毫没有愤怒之情,他们显得很平和,似乎只为菜刀作为金门的一宝而感到自豪。他们讲起炮战,也只是把它当成过去的故事。我之所以“花大价钱”买了两把刀,显然,不是为了真的使用,而是觉得它太有意义了。

两把闪闪发光的“金门刀”,放在家里的收藏柜,我会不时看一看,想一想,来了朋友也会介绍一番,它们足可以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不可忘却的“历史纪念品”。当然,每当我看到那闪闪发光的金门菜刀,也会同时忆起金门打刀人讲述故事时脸上所带的那淳朴的笑容,那微笑的确内含着真诚,代表的是对和平的信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