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说一千道一万,敲开官门才好办(3)

懂得一点儿官道 作者:陈玉金


大家一看诗稿,感到陈子昂才华横溢,见解不凡,交口称誉。第二天,陈子昂摔琴的事和他的诗篇文才就传遍了京都。

陈子昂的知名度提高了,连武则天皇帝都慕名召见了他。在宫殿的应对中,陈子昂吟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名句,则天大喜,将他破格晋仕。

墨宝式。

北宋宰相晏殊,一次在扬州某寺庙中观览。寺庙的一面墙壁壁板上,留有许多官吏、文人题写的诗词歌赋,晏殊想从中发现一些真才实学之人。便背对墙壁壁板,让随员吟诵壁板上的诗句,并且不准说出作者的姓名,以免因此影响自己对这些诗词的客观评价。随员从头至尾往下念,晏殊听来听去,总感到平淡无奇。

当随员念到“似曾相识燕归来”时,这位宰相不禁拍手叫绝。原来,这许多天来,晏殊苦苦吟诗,偶得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十分传神,就是再也吟不出与此相对的下一句,现在听到这一句,真是天生的一对啊!晏殊激动不已。

这诗下面署名王琪,忙令人在城中访寻,终于找到,原来王琪是个失意文人,平头百姓。晏殊立即荐他为官,并将他收罗在自己的身边,吟诗作词。后来,晏殊把自己的诗和王琪的诗连在一起,镶进了新作诗词中。

应声式。

乾隆四十年(1775)的一天,卫兵和坤随驾出宫。“上偶于舆中阅边报,有奏要犯脱逃者”,皇上微怒,诵'虎兕出于柙'之语。乾隆这句话来自《论语·季氏》,原话是:“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意思是:“放虎豹归山,把龟玉损在盒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皇帝发怒,非同小可,一时间,各朝臣大员瞠目相向,不知所措,而和坤却应声答道:“爷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他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语言干脆。

应答明确又得体。乾隆皇帝不禁一怔,循声望去,只见说话人仪态俊雅,气质非凡,乾隆帝不禁惊叹道:“若辈中安得此解人!”问其出身,知是官学生,虽然学历不高,但毕竟乃读书人出身,这在侍卫中也属凤毛麟角了。

乾隆帝一向重视文化,尤重四书五经,对一些读过四书五经的满族生员,都另眼相看。所以,一路上便问和坤四书五经的内容。和坤居然“奏对颇能称旨”。又问起过去参加科举应试的情况。

至此,和坤进一步引起了乾隆帝的好感,遂派其总管仪仗,升为侍卫官。从此官运亨通,扶摇直上。和坤的“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一语双关,它不仅是对“典守者”的指控,也有自荐其能的含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