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龙图腾对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龙图腾 作者:朱必知


龙是中国古人对各种动物和云、雷电、虹霓、龙卷风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龙既然是由这些动物和天象合成,那龙必然也代表着古人心目中的“天”,也就是自然界。正因为先民将自身对外部世界的畏惧、疑惑、崇拜、依赖都贯穿在龙的形象之中,所以我们可以说,龙就是人天关系的形象化表述。龙,就是古人对天道的理解;龙是人天相通、人与自然共苦同行的产物。龙,体现了天、地、人和谐的宇宙情怀。

中国自古以来尊奉天、地、人的和谐。《庄子·天下》篇中有:“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依照天地的和谐完善以通达万物的自然本性,对宇宙人生的变化、根源作全面、整体性的体验;能够依据其纯朴的自然道德本性,通达万物性情而遵循自然规律,这样便可以成为外王。中国所崇拜的圣王,就是能以道德精神制约情欲,主体道德能和谐天地、人事,即原天地之美而达人物之理,以获得王道政治的实现,为生命道德的表现。而龙,正是圣王的标志。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对周围的事物,甚至人类自身都是充满迷惑的。因此探寻人与宇宙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对于人类确证自身存在方式及其地位是非常必要的。中华民族很早就已经以农立国,并且基于农业生产的特征以及维系人类生存的生理需要而自发产生了对宇宙和谐秩序的渴望和追求。传统“和”的观念之萌发,植根于深厚的农耕经济土壤,并成为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因为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获得农业丰收高度依赖于“天时”、“地利”,使人们不得不与“老天爷”建立和维系融洽的关系。

古人给自己构筑了一个理想的家园。它其实就是一种对仙境的描述:无战争、无罪恶、无痛苦、无烦恼,心灵安宁、心胸宽广、性情和善、相互敬爱、恬静无私。这正是人与天地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的写照。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授农以时”的说法,指出应该根据“天时”的变化来指导农民播种、收获,根据天气的不同情况来调整耕作流程等。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我国很早便开始了天象观测和研究,而由于社会发展对农业经济的高度依赖,历代统治者对天象观测、历法的制定和颁布也都十分重视和支持,因此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浑天仪、授时历这些在当时世界天文学史上具有领先地位的成就,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为人们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服务,用以解决人类生产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冲突,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融入和谐的宇宙秩序之中。

由此而推之,龙的精神也给我们建造和谐社会的启示。什么是和谐社会?一是人类个体的心灵和谐:自强不息、自信自爱、积极进取、为社会作贡献的境界。二是人际关系的和谐:相互友爱、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平等和睦相处的境界。三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热爱自然、爱护生命、不贪不杀、保护生态平衡、保持天人和谐共存的境界。只有达到天人和谐,协调有序,政令畅通,社会才能长治久安、繁荣稳定、和平文明和健康全面地发展。

与社会和谐一致,龙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纳新、不断开拓的过程。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龙纹,到商周时的夔龙,秦汉时的飞龙,晋唐时的行龙,直到宋明清时的大龙,我们看到了一条变化的、发展的、开拓前进的轨迹。

天地万物与吾一体的精神,是人的生命价值与天地生生不息的统一,是人的美好情感与天地生命意识的结合。正是这种结合,使自我融入到天地之中,从而获得不朽的价值。《孟子》中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这就是真正达到了天地宇宙本体与人的道德本体的统一。

中国文化中向来有“天人和谐”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国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节庆文化,在和谐天人方面提供了极好的范例和方法,值得人们加以挖掘、认识和借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