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龙与佛教的不解之缘

龙图腾 作者:朱必知


龙的造福众生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相通和一致,构成了造福人类、无私无我的中国精神。

龙在中国的地位,随着佛教的传入,变得更加崇高。佛经的广泛传布,与中国人崇龙、尊王心理的交融互渗,共同导致了龙王在中华大地上的滥觞和兴盛。从中国民间流传的有关龙王以及龙母、龙女的传说故事中,也能看到佛经故事的影响。

在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花经》里,龙王共有八位。他们是: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修吉龙王、五德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和优钵罗龙王。到了《华严经》里,龙王增至十位。在其他佛经里,还有五龙王、七龙王、八十一龙王、一百八十五龙王之说。佛经中的龙王功能有二:一是护持佛法,导佑众生;二是兴云布雨,消灾弭难。这后一条与中国龙兴云布雨的神职相吻合。无论龙王数量的多少,在佛教中的龙王都是济福苍生、造福于民的好龙。

一些佛教故事也大多塑造了善良友好的龙的形象。

安徽省青阳县的九华山,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人称“仙城佛国”,是地藏菩萨的道场。化城寺东的东崖峰西麓,有一眼“龙女泉”。关于“龙女泉”,有这样一个传说:

地藏菩萨在这儿苦修时,每天都要到山下去打水,很不方便。有一天,地藏端坐在东崖峰西麓一块岩石上静修,忽然被一条小蛇咬了一口,地藏不为其所动。过了一会儿,一个漂亮女子出现在地藏面前,向他赔礼道歉,并说地藏所坐的岩石下有泉眼。地藏用锡杖拨开岩石,果然发现泉水。原来这位漂亮的女子是一位龙女,被地藏精心苦修的精神所感动,前来献泉的。

关于桂林山水的由来,有这样的传说:

在秦始皇当政的时候,东海龙王的三公主到南海拜见观音菩萨,途中看到成千上万的民夫累死累活地抬石头修长城,顿起怜悯之心。到南海见到观音后,就请求观音救救修长城的众生。观音给这位好心肠的龙女一枝柳条,让她把南海中的石山赶去修墙,并叮嘱她路上不要贪玩,不要和凡人说话。于是,龙女挥动柳条,南海中的石山便接二连三地跳出水面,变成虎、豹、象、马、鹤、鸡等各种活蹦乱跳的动物。龙女就用柳条赶着它们向北走。

走啊走,几天后,走到了一个江水清秀、风景优美的地方。龙女想到江边梳洗梳洗,可那些动物却越跑越快。这时候,一个头戴风帽、身披大袍的老公公迎面走来,龙女忘了观音菩萨的嘱咐,就请老公公帮忙看管一下这群动物。老公公揉了揉眼睛,说:“哪里有什么动物?明明都是些石头山嘛!”老公公一语道破,这些动物立马变成了真的石山,再也不会走了。龙女见状,只好叹息一番,将这些石山托给老公公照看,自己到南海向观音菩萨请罪去了。这边老公公精心照管石山,天长日久,自己也变成了石山,这便是有名的老人山。老人山周围那些像老虎、像大象、像鹤、像鸡的大小石山,据说都是龙女当年从南海赶来的。虽然龙女并没有给修长城的人们帮上忙,但她善良可爱的形象,却让人久久难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