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2)

好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晨曦


发现孩子的缺点美

一位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每天净给我惹事,哪里有什么好事。”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

每个儿童的优点都一样多,他们的特点往往就是他们的优点。这些优点是贮藏在儿童心中的种子,需要合适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栽培、适当的滋润,它们才能萌发、生根、开花、结果。可惜的是不少家长只会发现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优点却感觉迟钝。这样就使这些种子由于缺少滋养和栽培,在合适的成长期内不能很好地成长,变得枯萎或死亡——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孩子到最后真的满身缺点,很难找到优点了。

不善于发现孩子优点的家长,他们当然也很爱孩子,但他们总认为孩子表现好是正常的、自然的,不需要说什么;而孩子一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就一定会提出批评。本意是想让孩子了解缺点,改正缺点,但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孩子在家长不断的批评中,体会的总是“我只有缺点”。由于孩子很少得到肯定和鼓励,所以这些家长到头来会发现,自己孩子的缺点越来越多,越来越让他们失望。

有句名言说,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家长们哪怕没有时间设一个记录本,至少要在心里设一个这样的“成长簿”,心里有没有这样一个本子,你的目光和言语会流露出来,孩子完全能感受到。你给孩子记录的“功绩”越多,也就给了孩子越多的快乐与自信,这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这也是不少教育学者们提倡“欣赏你的孩子”的主要观点。

还有的家长是好的方面会表扬,坏的方面也会及时指出。这从道理上讲是没错的,但如果操作方式不当,也达不到激励效果。

我建议这位家长给孩子找优点,每天找一点,鼓励孩子。过了两周,这位家长拿来一张画得很详细的表格给我看,说孩子一开始表现挺不错,没过两天就反对把这张纸贴在墙上。我一看,这位妈妈很是下功夫了。

这张纸被分成三栏,一栏写优点一栏写缺点,还有一栏是爸爸妈妈的总结,而且中间的格格划分很细致。家长的用意是良苦的,既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又要让孩子记住自己的缺点,而且时刻提醒着爸爸妈妈期望的“好孩子”是什么样的。但这样做显然是不合适的。设立“成长簿”或者寻找孩子的优点,本来是为了达到催化作用,使孩子从偶尔的良好表现中获得自信和快乐,使这偶然行为最后成为孩子的一种稳定行为。可是,把孩子缺点也白纸黑字地写出来贴到墙上,不断地提示,也可以使这些行为稳定下来——本来想抛弃的坏东西,在这种刺激下很容易让孩子给自己定性,以为那些坏习惯是自己必然的行为。最后结果是,优点可能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和习惯。时刻把爸爸妈妈期望的“好孩子”记在心里,孩子的压力有多大啊。

儿童的反思意识和控制能力都还没有形成,他们更容易受到暗示和兴趣的支配。我对这位家长说,把孩子的缺点写出来,张贴在他的眼前,孩子就会经常自我提醒,理性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这种想法是太不了解儿童的特点了。而且,来到家里的客人都会看到这张纸,这么多缺点挂在墙上,也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这位家长纳闷地说,那么多缺点不去提醒他吗?

我笑了笑,孩子的缺点是要提醒,可是要换换方法。比如孩子不好好练习绘画,总要家长提醒才去练,你就记下“能坚持每天练绘画”;接下来他还是总想偷懒,不想练够两个小时,你就记下“虽然只练了一个小时,但画得很有进步”;他发现画一个小时你也接受了,接下来就每天只画一个小时,你于是先回避时间问题,记下“绘画很认真,水平越来越高了”——从孩子的不对中,总能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总给孩子良性的暗示和正面的刺激。这样下来,孩子慢慢地就把为时间而练改成为技能而练,当他心里真正想要画好一幅画时,他是不在乎多画一会儿少画一会儿的,而且认真画一个小时的成绩会好于磨洋工两三个小时。

家长没有必要担心孩子会有意“偷懒”,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上进是他的天性,只要不被扭曲,就一定会正常生长。

儿童的缺点,只是不成熟的表现,而不成熟才意味着有生长空间和成长可能。家长应真正从内心欣赏孩子的不成熟,从不成熟中看到孩子的缺点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