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相信自己少一点,信任孩子多一点(1)

好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晨曦


对孩子管制太多、干涉太多,这是不尊重儿童最典型的一个症状,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父母打乱了。一个被家长管多管坏的孩子,会在这种权威中由“乖”变成了满身不良习惯的“坏孩子”。这些不良习惯正是束缚孩子的桎梏,他们想摆脱,可却没有能力摆脱。

“管”孩子真地很辛苦

我并不认识Vivian,而是我的朋友讲起了Vivian的事情,让我帮忙解决一些关于孩子的问题。

Vivian长得漂亮,性格很要强,大学读的是国内的一所名牌大学的管理学专业,学习成绩优异,直接申请到加拿大的一所高校继续学习,读了五年成功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很顺利在一家跨国公司上班,工作很出色,为人处世都不错,是个追求完美的女人。在爱情观上信奉“宁缺毋滥”,一直寻找到三十四岁才结婚。婚后一年生了个女儿,Vivian和先生对女儿爱得要命。Vivian自认为,自己是个高学历的人,对教育孩子的事更是信心十足,下决心一定要把女儿培养得更加完美。女儿还在襁褓中,Vivian就给女儿读童话书。Vivian知道早期启蒙特别重要,买了很多书来读,把各种书的观点都找出来,准备培养个未来的“女明星”。

为了培养女儿,Vivian把自己的工作辞掉,在家里全心思地教育女儿。女儿的每个英语字母的发音,每一个汉语拼音,她都要拿出最标准的光碟给孩子重复几百遍;她每天用汉语、英语和女儿说话,Vivian说要从小对女儿进行“双语”教学;女儿吃饭,怎么坐,如何使用勺子和筷子,怎样吃饭,Vivian都要认真指导,只要女儿有一点做得不好,Vivian就立即指出来,并告诉女儿应该如何如何做;但是女儿要是哪里做的不符合Vivian的标准,重复犯了四次,就要受到她的批评,如果连续犯错四次以上,Vivian就要让女儿伸出手,打一下手心。女儿每天手被挨打的事总会有,比如牛奶没喝完就玩去了、筷子没有用对、打翻饭碗、见了老师没问好、早上学的单词晚上有几个没记住等等。

朋友去Vivian家里做客,觉得Vivian对女儿那真是叫用心。虽然Vivian在和朋友说话,但朋友能感觉Vivian的心总是在女儿身上放着,不时地告诉女儿一句什么,比如“该喝牛奶了”、“今天的英语句子写了吗”、“别穿那双鞋,这双和你的衣服搭配好看”。朋友感叹说,Vivian很是尽心周全地为着女儿,可不知为什么女儿的表现越来越差。Vivian的女儿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是班里前五名的学生,到小学五六年级毕业时,成了班里表现最不好的学生之一。现在Vivian的女儿已上初二,成绩平平,可性格很内向,不和别人说话,一点也没有Vivian身上的自信。Vivian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呕心沥血教育的女儿,怎么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早知道这样就不用费这么多心血了。

朋友问我:Vivian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我听完后说,问题还是出在Vivian身上,改善的方法很简单,恐怕Vivian更是难以做到,或者说她根本就不愿意去做。我说,这位好强的Vivian,她的问题就是对孩子管得太细太严。治疗的方法当然是反面,就是“不管”。

“不管?”朋友睁大眼睛,觉得我的话太不可思议了。

我说,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周围对孩子管得特别细特别严的家长,大都是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很用心的人,成功动机在他们的生命中始终比较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往往做得很好,在工作或事业上属于那种放哪儿都会干好,

都会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同样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们成功心更切,也很自信,把对自己的管理,都拿来套用到孩子身上。可是,他们基本上都失望了。

朋友点头说,对对对,是这样,可这是为什么呢?

我接着说,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家长总以为教育儿童犹如雕刻,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刻,结果往往家长对自己雕刻出来的“作品”并不满意。作为雕刻者,父母漠视儿童的感觉,以为在受教育方面,儿童就是块没有弹性的石头,刻什么样长什么样,那么一块璞玉在他们手中也会变成一块顽石或一堆碎料。儿童是有感情的人,家长却看不到自己与孩子之间需要互动,就谈不上尊重儿童。不尊重儿童最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对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

Vivian确实很用心,但实际上她的行为更多的是“监管”,这种“监管”只是对孩子进行管制。现在家家基本上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孩子;而且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儿童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家庭教

育中,所以家长们在孩子一生下来都铆足了劲,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但儿童教育是重艺术,而不是重辛苦的活动。只有那些注重教育艺术的人才会把孩子教育好;瞎用功乱用力,只会把事越做越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