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想吃饭好,就不能破坏胃口(2)

好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晨曦


“科学化”的营养餐

我经常听到一些五六十岁的老人们说,现在的孩子吃一口饭太难了。想想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哪里听说有不好好吃饭的?那个年代家里孩子多,哪个孩子需要父母追着喂饭?现在的孩子,那么好的饭菜就是不吃!老人们的话说得有道理,可是家长们是否知道这到底为什么呢?

一位美国著名的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本杰明

斯巴克先生一针见血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主要原因是更多做父母的喜欢逼着孩子吃饭。看来,孩子不爱吃饭,或者不喜欢吃饭,不是孩子单方面的原因。孩子不喜欢吃饭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们太在意孩子的吃饭,在这个问题上太强求,太强迫孩子了。孩子的正常食欲被当下丰裕的物质和有充足时间的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们好心地破坏了。我换个说法吧,不是现在出生的孩子天性变了,是父母都有精力来做反天性的事了。

几乎每个儿童天生就有自行调节进食数量和种类的能力,每个儿童自身都具有自我满足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精妙的生理机制。也就是说孩子自己最清楚自己想吃什么,该吃多少。大人根本不需要去管,他就能正常发展自己的饮食功能;而家长在这方面如果经常干涉孩子,事情就会变糟。

我发现很多“厌食”的孩子身上还有另外一种能力,那就是反抗。如果父母硬逼着孩子去吃他不喜欢的东西,在第二次的时候,孩子就会厌倦这种东西,久而久之,不仅不喜欢一种食物,整体的食欲都会破坏,连父母逼着他吃饭,他都会知道。

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汪女士,她是省级著名的营养专家,在行业里颇有名气。自己有个儿子十岁了,听说也是很聪明,成绩很不错。有一次我去汪女士家做客,谈到他们家的食谱菜肴,真是令人羡慕,听她说她家每天晚上给儿子单独做的就是六个菜一个汤,早餐也是很讲究。每天的菜谱都是汪女士精心设计的,大部分的菜肴都是根据孩子的发育来考虑,而保姆烧菜的手艺也不错。我心里想这么优越的家庭条件下培养出的小男孩肯定是健康茁壮的。

可是小男孩放学回家,我一看,很是惊奇。这个孩子和其他同龄的同学们相比,长得又瘦又小,像个缺吃少喝的小难民,根本不像是十岁的孩子;孩子脾气也很暴躁,性情孤僻,根本不和大家说话。汪女士说起孩子愁得要命。

在和汪女士聊天中,知道了汪女士家庭中一些生活细节后,觉得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汪女士用心地把菜谱制定得非常科学,生活中对孩子也是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吃,吃多少都有规定,而且每一周的食谱和要求都贴在厨房和孩子的房间里,时刻提醒着孩子。孩子吃不到规定的标准,他们就不肯罢休,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完成任务”。他们的方法如果用于生产一架机器或培育一株稻谷,肯定会成功,可惜面对的是一个有独立意识的孩子。

我试图劝汪女士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不要过分追求“科学化、标准化”,不要在饭桌上太逼迫孩子,汪女士立即摇头说,现在的孩子太坏了,太会耍花招,前几天竟然和她讲条件,说家长如果不因为吃饭唠叨教训他,他就好好吃;可是这孩子每次只夹一根青菜,犹豫半天,好像妈妈放了毒药似的,一根菜放嘴里嚼半天,一顿饭下来,其实只吃了很少的一点。汪女士突然忿忿地说:“我们现在都不管他了。”

其实,我了解到汪女士所谓的“不管”,只是换了管的方式,每顿饭都给孩子单独盛出一大碗,不管他吃多长时间,都必须吃完。汪女士觉得自己做得已很够意思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总因为吃饭和孩子发生冲突了。但令她气愤的是,儿子居然有时能把这一碗饭一直吃上三四个小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