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沃伦·巴菲特:100美元创立合伙公司(5)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的创富经 作者:朱仰晴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盈利,并能够保持对所投资的企业有较高程度的了解,是因为他有意识地把自己的选择限制在了他自己能够理解的范围之内。巴菲特曾忠告投资者:“一定要在你自己的理解力允许的范围内投资。不管你能力有多强,最关键的是能够正确了解和评价自己的能力。”正是由于巴菲特给自己设置的这些限制,才使他不愿意去投资那些收益潜力虽大但却令他不甚了解的产业,比如高科技企业。但巴菲特坚信投资的成功并不在于你知道多少,而在于真正明确你到底不知道什么。“投资者只要能避免大的错误,就很少再需要做其他事情了。”巴菲特认为,但凡那些与众不同的投资成就,通常只是通过普通的事情来获得的。问题的关键是要把这些普通的事情处理得相当出色。

一年后,也就是在1969年的6月份,所有人都开始佩服巴菲特隐退的英明决断。这时候的道·琼斯指数下降到900点以下,股市直下,并渐渐演变成了一场深重的股灾,在股海里冒险的高空飞行者们都一个个地坠落了,然而这还只是一个下降的开端,到1970年5月,股票交易所的每一种股票都比1969年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美国股市就犹如一个泄了气的皮球,死气沉沉,让人看不到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

然而,即便是这样,巴菲特仍在1969年竭力为合伙公司维持了7%的收益水平,这也是合伙人企业的最后一次运作,本来巴菲特已经做好了业绩下滑的准备,但是凭借着他精心地经营,公司在每一个季度都有盈利,尽管总体来说这一年业绩平平,但它还是超过道·琼斯指数18个百分点,这在经济大萧条的年月是非常不容易的。

事实上,巴菲特把1969年的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对投资企业的清算上。除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和戴维斯·菲尔德零售店,合伙人企业把其他投资都做了清算。这样,每个合伙人都可以选择用股票或者套现换取现金的形式获得伯克希尔·哈撒韦和戴维斯·菲尔德零售店的利益,而巴菲特本人则选择了股票。他曾说过:“我认为这两家公司未来的成长性都很好,我很庆幸自己的净资产中有很大的一部分都被投资到这两家公司中去了。”

在巴菲特眼里,这两种股票都是值得长期拥有的,巴菲特恳请他的合伙人在考虑投资这两个公司中更大的一个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时,能够把它当做一个企业,而并非一种“股票”。许多投资者继续持有伯克希尔的股票,他们无法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将变成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巴菲特在重新塑造它的过程中会有什么举措,巴菲特只是表明,他将长期保留他的伯克希尔股票。

正是由于巴菲特的“临阵脱逃”,从而躲过了一场股灾带来的泱泱浩劫,人们在感慨之余不得不佩服他的高瞻远瞩。然而,人们更关注的是,从此以后,巴菲特究竟是偃旗息鼓退隐江湖,不再过问股市,还是打算养精蓄锐坐待良机,有朝一日卷土重来呢?

4.入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1970年,当沃伦·巴菲特合伙公司解散时,他个人拥有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9%的股份,并开始担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长。

简单说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早在1929年,共同所有权下的几家纺织公司和伯克希尔棉花生产公司联合起来,并更名为伯克希尔纺织有限公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