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沃伦·巴菲特:100美元创立合伙公司(7)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的创富经 作者:朱仰晴


1970年底,该公司从纺织业中赚取的利润只有万美元,然而,它从保险业中却赚取了210万美元,从银行业中赚取了260万美元。而这两个行业在刚开始启动的时候,运营成本和纺织业本来是不相上下的,但巴菲特一直都没有关闭纺织厂的念头,虽然他也思考过是否应该将纺织厂关闭这个问题,却始终没有付诸实施,他不想让这个有着几百年纺织历史的厂子倒闭在自己手里而遭人唾弃,更不想因此而导致大量员工失去养家糊口的饭碗。

纺织生意在惨淡的经营中一直做到1985年,尽管也曾短暂地繁荣过一段时间,然而最后生意还是渐渐地衰退了。巴菲特仍然在短暂的经济繁荣和运营资金逐渐减少的那段时期,尽可能多地争取现金,并将其投资到更好的一些业务上去。最后,他终于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纺织业务的这一部分卖掉了。

在巴菲特的精心管理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其他业务却做得非常出色。今天,它已经成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混合型投资控股公司,任何一种划分公司种类的方法都已经不适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了,它的经营范围包括保险业、糖果业、媒体、多种经营、非银行性金融、投资、不同性质的公司或是联合大企业,同时,它还持有美国运通、可口可乐、吉列、《华盛顿邮报》、富国银行以及中美洲能源公司的部分股权。它在全世界所有的保险公司中,股东净资产名列榜首,在《财富》500强中,它的账面价值排名第四。

每年,大大小小的股东们,都要不远千里赶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部所在的小镇开股东年会,那里年年都在演绎着造富神话。“股神”沃伦·巴菲特风靡股市数年,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也造就了一大批千万富翁。

5.股市不倒翁

由于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战绩辉煌,逐渐被外界神化为无往不胜的超级英雄。的确,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想要成功一次两次不难,受一次两次的挫折后再站起来也不难,但若想要永远不被打倒,永远保持辉煌的业绩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了,然而在神秘莫测的股海打拼数十年的巴菲特却做到了这一点。

继19世纪60年代的那场股市危机之后,1980年初期,巴菲特发现华尔街衍生性金融商品投机大行其道,他再次未卜先知地预测到了新一轮的股市浩劫即将到来。在1982年,巴菲特还写信给国会,要求政 府立法,规范投机交易,然而,巴菲特当时的先见之明并没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最终的结果的确没有出乎巴菲特的预料,1987年10月19日对于那些股民们来说是一个黑色星期一 ,这一天股市崩盘,当时的人们把这次的股灾比作1930年的金融崩盘。巴菲特当时秉持他一向相信的投资 理论:在别人贪婪时,你要变得恐惧;在别人恐惧时,你要变得贪婪。巴菲特在这场金融风暴中仍然岿然不动、毫发未损。

时至今日,历经风雨的巴菲特已经年逾古稀,但他仍然保持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独特魅力。但凡在投资市场上有巴菲特即将购买或抛售某种股票的传言出现时,无论这种传言究竟是真相还是虚构,股价都会随之不停地变来变去。巴菲特被人们奉若神明。人们不放过任何一点关于这位投资大师的蛛丝马迹,人们认真地对这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投资大师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从中获得其在投资领域中“点石成金”的不败策略。

虽然巴菲特所收购的大都是一些不被人们所看好的“烟蒂股”,但巴菲特有着清醒的头脑和长远的目光,他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和该干什么,因此他的投资才没有给他带来惨重的代价。他曾经所看中的那些投资对象,都有着常人看不到的优势,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就是一家非常具有成长潜力的公司;比如美国运通公司,就是当时还没有被人们认可的新兴行业;再比如《华盛顿邮报》,就是被优秀的管理团队正在拯救的企业。巴菲特曾经告诫人们在挑选价值股时“如果不懂就永远不要做”,而就是因为巴菲特已经对这些股票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他已经有了稳操胜券的把握,才会付诸于行动,才会在历经股海浮沉后,也永不沉没。

巴菲特一向乐观,他总是喜欢用古罗马诗人沃格尔的一句著名诗句回望过去:“经历过无数次的沉浮,我们最终取得了成功。”在谈到对将来的把握时,巴菲特用一句话作答:“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知道谁一直在游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