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现代社会的必备“蒙混技巧”(1)

“蒙混”心理术 作者:(日)内藤谊人


 

“蒙混”也都是“善事”

恐怕读这本书的各位,都是非常善良的人吧。通常我们上学时,老师都教育我们“要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因此,我们大部分人可能对“蒙混”一词怀有一种罪恶感和犹豫。

但是,蒙混真的完全都是恶吗?

当然不是。

正如“必需的恶”这个词所说的,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时候我们必须以恶制恶。

对于生活在这个不是吃掉别人,就是被别人吃掉的残酷竞争的社会里的各位来说,我们应该首先对自己说:少许的蒙混恐怕正是所谓的“必需的恶”,因此根本不能算做恶。

在东南亚我们很容易打出一杆进洞。为什么呢?因为球不是由抢先到达的球童用脚踢进洞的,就是他私自放进去的。球童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呢?因为打出一杆进洞的顾客通常都会庆贺一下给些小费。为了让顾客多给小费,球童们努力地“量产”一杆进洞。

去东南亚打高尔夫时,我注意到球童当中男性居多,他们都是一家之主,必须担负起赚钱养家的责任。为了多赚钱,不得不耍些“小手段”。

另外,许多在这里打高尔夫的人,大部分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打出一杆进洞,因此都会很大方地给球童一些小费。结果自然双方都很高兴。因此,我认为球童们耍的小手段一点都不坏。

我知道“高尔夫是绅士的运动”、“运动场上必须公平”等意见一直是作为信条被人们所信奉的。当然,我也不能否认。但如果认为这些信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必须遵守的话,这个理解就有一些偏差了。虽说耍些小手段让对方开心是一种欺骗,但绝对可以说是“善意”的。

乔治城大学的米歇尔教授对13 000人进行了匿名调查,他的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即使发现了职场里有人行为不当,或者其行为违反了法律,也几乎没有人有勇气站出来对这些人的行为进行阻止。

如果其他人没有出面干涉,个人的正义感就无法发挥作用。

就算老员工工作偷懒,跑到外面的咖啡馆去喝茶,如果你特意去向上司汇报这件事的话,你恐怕只会招来公司周围同事的讨厌。如果你外出办事正好碰到了在外面怠工的老员工,你也不要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态度,而应该面带微笑,向他眨眨眼睛,这反而会抬高别人对你评价。

不必强求“言行一致”

所说的话与所做的事一致,我们称之为“言行一致”。如果一个人随意更改发言,做的事情与其所说的不一致,这样的人非常令人讨厌。荷兰莱顿大学的鲁斯冯克教授的实验也证明,言行不一的人,非常惹人厌烦。

但是,要让人言行一致,实际上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如果自己说过的话,都必须去兑现的话,这是非常令人痛苦的事。如果必须遵守约定的话,那么为了不让人抓住话柄,最好什么话都不要说了。

因此,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放轻松,不必强求一定要“言行一致”。我们可以把“言行一致”当做我们一生所追求的梦想,但不要把它当做现实社会中应该遵守的准则。

虽然我曾在编辑面前说过“我可是全心全意来写这本叩响人类灵魂的书的,敬请期待”之类的话,但现实却是我手里的稿件满目疮痍,到处是需要填补的空白。

虽然我也想对编辑说“真是对不起……”,但是我与生俱来就不具备什么文采,所以一边应付着编辑,一边抓紧时间赶稿,截稿日期一天一天地向我逼近。

虽然我这种行为算做完全的言行不一致,但要是说这种言行不一致至今引起过什么问题的话,我的回答是通常不会引起什么问题。

无论我的稿件如何糟糕,但编辑几乎从来没有在我的稿件上批注“请把这里稍微修改一下”。因此,我发现就算自己偷工减料,别人似乎也不太能察觉。

我们经常能看到上司一脸严肃地盯着正前方,而事实上他却是在烦恼中午应该吃什么。大部分情况下,自己偷懒不会被周围的人发现,因此大家可以放宽心。

我们不必害怕言行不一致。因为我们是人不是神,所以,我们说的话与做的事稍有不一致,偶尔食言,这才像个“人”,不可能每一件事都做得那么尽善尽美。

善用肢体语言

有的人做几个动作,比说话还要有说服力。

如果我们掌握了动作的技巧,你会发现,这比磨炼自己的说话能力更能使你得到许多好处。

就拿送客人去坐电梯这件事来说,你只要稍微走得比客人快一小步,先去按下电梯的按键,就这么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让你的客人感到高兴。因为就凭这一点,他就能体会到你对他的重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