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热钱的提款机(10)

热钱阴谋 作者:段育文


它们进入的方式,一是直接收购地产物业。

如摩根士丹利2005年4月出资4亿收购富力集团在北京的一座写字楼,6月出资8.5亿收购上海广场4万平方米商业用房,9月又出资9000万美元收购上海世贸大厦,32亿收购上海明天广场;麦格理2005年7月出资38亿收购杭州等9城市的购物中心,8亿元收购上海新茂大厦,9月又以4亿收购上海城市酒店公寓;高盛8.9亿元购入上海百腾大厦;DIFA2005年8月7.2亿收购上海华狮中心。

二是入股或合资。如华平投资与阳光100、富力地产、浙江绿城、北京融科开展合作,累计出资10亿美元;美林与北京银泰、南京锋尚分别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瑞星思达与中信合资投资山东地产项目。据商务部数据,2005年房地产业外资合作项目2119项,合同金额194亿美元,当年实际利用54.18亿美元。

三是注资。如RREEF向珠海“中珠上城”住宅项目注入2.25亿美元;软银亚洲和凯雷投资联合向顺驰注资4500万美元;麦格理、花旗等也都在寻找好项目投资。

四是独资。如凯德置地在北京设立开发企业,2005年上半年投资达78亿人民币。

五是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开展房贷业务。如东亚银行北京分行2005年业务量中,房贷已占30%;永亨、恒生、中信嘉华在广州、上海也开展了房贷业务。花旗银行也于2006年开始介入房贷。

除了投资机构,海外游资即热钱也纷纷涌入。热钱主要是赌人民币升值,它们从各种渠道入境后,相当数量进入房地产市场,谋求双重套利。

热钱短期套利的特性,决定了其大多涌入中高档住宅市场。这一轮调控之前,上海、北京等中高档房地产市场,主要是国内热钱如温州炒房团、山西煤老板炒房团之类兴风作浪,炒买炒卖之间,不断推高房价。调控之后,部分国内热钱转战其他产业,但境外热钱却跟进来了,大大增加了中高端市场的购买力,以更大的手笔呼风唤雨、推波助澜,房价自然越来越高。有买房的就有为其建房的,任志强说他不为穷人建房,只为富人建房,其实是来自于他真实的市场感受。中高档住宅暴利多多,谁还为老百姓建低档房呢?普通住宅供不应求,价格也就眼看着一天天高起来,高到老百姓无法承受,自然就是民怨沸腾。据零点公司2006年调查,太原商品房的购买者中80%是非本市居民,北京、大连是60%,郑州是55%,该调查据此判断,中国的房地产业基本上是被投机资金操纵了。

短期套利的资金,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来得快去得也快。今天房市好,蜂拥而入;明天股市热,又作鸟兽散。聚散之间,留下无穷的后患。假使有一天,房地产业内的境内热钱加境外热钱全部撤出,留下那么多高档住宅,谁来居住、谁来消费呢?恐怕就会出现当年海南、北海的局面。

境内的热钱,还算“肉烂在锅里”,境外的热钱则更难以控制,中国不是它们的家,迟早是要走的。它们主要目的是赌人民币升值,暂时寄宿在房市、股市,顺便捞一把,将来一旦在汇市得手,连本带利都要撤出。而且热钱极其敏感,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立即反应,来去无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