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锦瑟华年谁与度(3)

你在为谁学习 作者:李明军


对于高二年级十七、八岁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恋爱不应该称为“早恋”了。中国古代女子十五而笄,男子二十而冠,表示成年了,可以结婚了。至于可以谈情的年龄,当然更早。李白的诗歌《长干行》中写到:“十四为君妇,羞颜为长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再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十多岁的时候就谈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恋爱,宝玉十八岁时与“金玉姻缘”的宝钗成了婚。在中国台湾、韩国、美国,对青春期男女的恋爱都放得开,十八岁成年后就可以结婚。所以高中学生关心感情问题,是非常自然的,就像春天来了草要绿、花要开一样。青春绽放是美丽的,是无法用对和错来评价的。不可否认,有少数学生将恋爱当游戏,可能出现不道德的性关系或违法现象,这也正如春天缤纷多彩的花朵中有的染上虫害一样,要给以治疗护理,而治疗的目的也是让它重新绽放。

称中学生男女之间的感情为“恋爱”可能不是很准确。在多数人看来,婚姻是爱情的结果,无结果的花都是无价值的。如果是这样的话,绚烂的樱花是否就没有开放的必要了呢?中学生异性之间的交往,美就在于不指向功利目的。春去了,夏来了,能够结出果实固然好,即使没有结果,也曾经绚烂一春而无悔了。中学生的纯真的感情与成人的爱情不同,很少考虑到爱情之外的东西,比如荣誉、地位、财富等,是一种纯粹的情,是一种朦胧的美,略带一点忧郁。

珍惜美好的青春吧,尽情饮青春之美酒吧,让青春少一点忧郁,尽情绽放吧!

以上是我写的发言稿,请你看看,我的观点是不是正确。

祝你工作顺利。

李建

2006年3月5日

李建:

你好!

你写的稿件我认真读了,现在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尽管青春有如此权力,青春需要尽情绽放,但你在文章中提出的尽情饮青春之美酒,品爱情之茶的说法,还是值得讨论的。你的信中说青春需珍惜,这没有错。你在信中举的古代和国外早婚早恋的例子,虽然是事实,但你忽视了具体的情境。古代人的早婚有寿命、文化等多种原因,国外有的国家虽不反对早恋早婚,但也并不提倡。中学生的异性交往,关键是掌握好度,不要模仿成年人,不要沉迷于其中,不要让纯真的感情染上异常色彩,不要让青春之歌走调。我暂且还是把中学生异性间的交往称为“早恋”,下面谈谈我对“早恋”的看法。

不要让青春“惹祸”

异性间的交往虽然是青春的权力,是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自然结果,但是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外因的影响最容易将本正常发展的青春期感情引入歧途,使青春惹祸。归纳起来,对中学生“早恋”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环境对中学生的“早恋”起到了诱导作用。多种传媒技术的广泛传播,书刊、电视、电影等众多媒体对爱情的渲染,特别是网络的吸引,“网恋”成为时髦,波及学校,吸引中学生。好奇的青少年经不住诱惑沉迷于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

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早恋的影响不可忽视。家庭教育两极分化。一是放纵。二是高压。放纵固然可怕,高压也常常是适得其反。家长对青春期教育了解甚少,而是谈爱色变,对子女严加看管,只要听说子女与异性接触,便大打出手,并加以威胁,却不知这样的举动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更驱使孩子去体验与异性交往的感觉,甚至变本加厉。

学校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沉重的课业负担使中学生到感情中寻找宣泄。而学校老师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老师将男女同学交往视为“洪水猛兽”,讥讽挖苦,当众羞辱,向家长告状,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正陷入早恋迷惑的学生感到压抑、苦闷,反而更希望到恋情中寻求舒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