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我征服是最大的胜利

哈佛学子心灵修养课 作者:公隋


 

自我征服是最大的胜利。

——罗斯福

心灵故事

应当惊恐的时候,是在不幸还能弥补之时,在它不能完全弥补时,就应以勇气面对它们。

在哈佛的肯尼迪政治学院,常会听到关于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轶事。这位毕业于哈佛的学子,他的一生都在践行哈佛精神。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第32任总统,1921年夏,年近39岁的正值壮年的罗斯福在海中游泳时突然双腿麻痹,后经诊断是患了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这时他已经做了参议员,在政坛上是个热门人物,遭此打击,他差点心灰意冷,退隐乡园。

开始时,他一点也不能动,必须坐在轮椅上,但他讨厌整天被人抬上抬下的,晚上就一个人偷偷练习。

有一天他告诉家人说,他发明了一种上楼梯的方法,要表演给大家看。原来,他先用手臂的力量,把身体撑起来,挪到台阶上,然后再把腿拖上去,就这样一阶一阶艰难缓慢地爬上楼梯。她的母亲阻止他说:“你这样在地上拖来拖去的,给别人看见了多难看。”

罗斯福毅然说:“我必须面对自己的耻辱。”

心灵感悟

身体上的缺陷,并不是自暴自弃的理由,更不是我们打消自信的借口,相反,它给了我们一个正视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接纳自我,不仅要接受自己的绝对优势和平步青云的事业,而且还要积极调节,直面困境给我们带来的种种缺憾。

生活特别需要自尊的态度、自信的心境来促进人性中积极向上的一面,以此获得正视和征服的勇气去处理复杂的外部世界。

自信与自卑是指人在社会适应中的一种心灵状态,即人尝试用自己现有的经验,去面对这个陌生世界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心理过程。人们觉得有必要把这种心灵状态割裂为两个面:自信与自卑,这种割裂强迫人们采用二律背反,或非此即彼、对立思维的观察方法。于是自信与自卑从一种原本统一,只是有起有伏的心境变成截然相反,且不能并存的两件事。你是自信的,就不可能同时也是自卑的。事实上看起来自信的人,往往需要掩盖内心的自卑,表现出自信的样子。

自信这种心灵状态只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真正的心理功能是掩饰人类对外部世界虚幻浩大的恐惧。如果你要自信,就必须假定这个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真理只有一个,万物也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且人是可以认识和支配这个世界的。这些假定可能只是人类的片面之语。面对广袤无限的宇宙,面对生命迹象在恒久的多维空间中瞬息而过,我们内心其实知道世界是难以把握的,万物的规律性只是在无比的混沌、多样性、复杂和无序中极其少的东西,且必须在各种条件限制下的时空中这种有序才有意义。也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因为不同的真理有不同的文化构建,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真神。希望拥有完全的自信可能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类似阿Q的自我安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