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女人用接吻来确定这个男人是否适合自己(2)

男人用吻征服女人,女人用吻选择男人 作者:(美)谢丽尔·柯申鲍姆


皮脂腺分布在我们全身各处的皮肤里,但在鼻子、颈部以及脸部分布最为密集。这些腺体分泌出名叫皮脂的油性物质,其中就含有我们独特的气味。当我们到达青春期后,皮脂分泌增加,体味就变得更加浓烈。人类对于这种味道十分敏感,在我们亲吻时,大概最是如此,因为在此时,我们的鼻子往往直接贴着对方的皮肤。

浓烈的个人气味还能通过顶泌腺释放出来。顶泌腺位于皮肤和皮下脂肪相接处,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但在腋窝和外阴等处尤其密集。这些地方长满毛发,能够贮存体味。人们到达青春期后,这些腺体也变得更加突出,并释放出微小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随后溶解在汗液里,得以扩散。当汗液与细菌混合时,就会发出臭味,科学家们因此将腋下的整片地区称为“腋窝体味器官”。有趣的是,有些地区(如东亚)的人,通常比其他地区(如欧洲和非洲)的人具有更少的顶泌腺。

科学家们最近才开始研究腋窝“器官”。它为人类和其他猿类所独有,这表明它是在较近的时期进化而成的。它无疑与性有关。长期以来,人类学家相信,它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让个体散发出诱人的气味以吸引异性。当然,数千年前被认为“诱人”的气味,如今未必诱人。但人类近期历史中有很多证据,证明了腋下体味的威力,及其在感情和性行为中的作用。

1840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莱科克称,腋下体味“如同麝香,无疑是男人的味道”。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都把男女的体味描述为一种诱引剂。1975年,心理学家本杰明·布罗迪在报告中描述了澳大利亚乡村地区的某种习俗:姑娘们跳舞时,腋下会夹着苹果,然后,她们会将苹果送给最中意的男士。而收到苹果的男士会礼貌地(甚至高兴地)将苹果狼吞虎咽下去。这种求爱方式十分独特。但如果人体发出的气味,真的像科学家所描述的那样诱人,这种求爱习俗也许效果不错。

1977年,奥地利行为生物学家艾雷尼厄斯·艾比斯菲德描述了澳大利亚部落中的一种告别仪式。男子用双手擦拭自己的腋窝,然后又擦拭行将离开的朋友的腋窝。接着,他又先后触碰两人的胸部。尽管这听起来很怪异,但它证明:在世界各地,体味对于人们维持社会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男人的顶泌腺较大,而且男女拥有不同的细菌群落,因此,男女的体味是不同的。阴部有顶泌腺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科学家们不明白为什么它们也长在腋下。德斯蒙德·莫里斯的解释值得注意,他认为,在面对面的性爱姿势中,由于双方的头都贴近对方的腋窝,所以腋下体味可能让对方更加兴奋。但这个观点还有待科学论证。

但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顶泌腺和皮脂腺所散发的气味可能拥有开始或终结恋情的威力。由于接吻时双方距离靠近,所以这种威力主要体现在首次接吻时。因而,它起着初步评估对方的作用。有时候,部分皮脂甚至会随着口水进入对方的嘴中。

但是,对方的体味不仅能导致我们有意识地作出反应,在潜意识层面上,嗅觉也能有助于我们评估自身与潜在性伴侣之间的基因相容性。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已经知道,人类会通过某些身体特征来展示自身的遗传适应性。比如,很多研究表明,我们对于面部特征对称的人最有兴趣,在潜意识中将这些特征视为健康和基因“优秀”的标志。

但是,对于对方遗传适应性的潜意识评估,远远不止是视觉上的,因为视觉毕竟只是我们的五官之一。

与其相信那些所谓的DNA配对,不如相信你的鼻子更靠谱

有一种理论解释了人体如何采集有关伴侣适合度的信息,但它引起了更多的科学争论。在1959年,德国生化学家彼得·卡尔森和瑞士昆虫学者马汀·露西尔引入了“信息素”一词。这个科学术语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兴奋携带者”。卡尔森和露西尔用这个词,来描述动物为了激发同类做出某种行为性或者发展性反应而释放的一种物质。这个定义对于昆虫非常有用,比如,我们知道,飞蛾和白蚁依赖信息素来吸引交配的对象、寻找食物和发出警报。但对于脊椎动物(如人类)来说,其运作原理则要复杂得多。

以白鼠为例。我们知道它们能够探测信息素,并通过尿液释放大量信息素。然而,为了确定哪些信息素会导致其他白鼠产生某种行为,科学家们费尽了心思。老鼠的尿液中包含着数百种有机化合物,而个体的相关反应,也可能受到生理之外的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恐惧。因此,即便我们知道信息素正在发挥作用,也难以确定某种信息素和特定行为反应之间存在必然的关系。

但在另外的某些情况下,当场捕捉信息素要容易得多。以牛为例,牛的鼻子和嘴巴之间有个所谓的“鼻骨器官(VNO)”,这个器官能够嗅到信息素这种无味的化学物质。公牛的口水中含有大量雄烯酮。当母牛察觉到这种物质时,就会直挺挺地站着,准备交配。这是信息素发生作用的显著例子。事实上,雄烯酮能引起极强烈的反应,以致牧民常常使用商业生产的雄烯酮,来鉴别母牛是否到了受精期。

说到这里,很多男人肯定会想要把雄烯酮装进小瓶里随身携带着。事实上,有几个香水制造商声称,他们真有这种东西出售。但科学家们说,我们还无法识别出雄烯酮。专家们甚至无法确定,人体到底是否能探测到雄烯酮的存在。至少在目前,相关证据还不完善并且存在着争议,但其中有些证据也相当有趣。

比如,经常生活在一起的女人们往往会形成相同的月经周期。这并非子虚乌有的事情,科学家们已经对此进行了很多研究。1971年,心理学家玛莎·麦克林托克在韦尔兹利学院进行了试验,这是首次进行这种类型的实验。她采访了137名住在女生宿舍的女学生,记下每人的月经开始期,并与其室友和朋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那些多数时间生活在一起的女生们,她们的月经开始期会变得越来越接近。现在,月经同步现象也被称为“麦克林托克效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