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节:五谷杂粮:每餐必备的健康良药(2)

家庭餐桌上的密码:从饮食说健康 作者:陶涛


功效:腊肉小米饭具有滋阴的效果,可调理产妇体质,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

健康小贴士

小米忌跟杏仁同食。体质虚寒、小便清长者不宜吃小米。

◎玉米

玉米,又名苞谷、棒子、玉蜀黍。它是家庭餐桌上的常见粗粮之一,正确食用玉米,有利于人体健康。

营养指数:☆☆☆☆

营养成分及功效:

玉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粗粮,除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外,还含有核黄素等营养物质。此外,玉米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吃有利于人体健康。玉米也含有丰富的钙,每100克玉米中几乎能提供近300毫克的钙。

玉米可刺激人体的胃肠蠕动,加速大便排泄,对便秘、肠炎、肠癌等疾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由于玉米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多食用可起到延长寿命、美容作用。此外,玉米胚尖所含的营养物质还有增强人体新陈代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能使人体皮肤细嫩光滑,抑制、延缓皱纹的产生。多吃玉米,还可降血脂、降血清胆固醇。

烹调要诀:

煮熟的玉米具有更高的抗氧化剂活性。此外,由于玉米蛋白质缺乏色氨酸,单一食用玉米易使人得赖皮病,因此,烹调玉米时最好能与豆类食物同食。

营养食谱:

【熏肉玉米饼】

材料:生腊肉100克、小麦面粉150克、鸡蛋1个、鲜玉米100克、牛奶100克;植物油、白砂糖、盐、黄油各适量。

做法:将熏肉放入微波炉微波3分钟,取出备用;

将鸡蛋打入碗中,搅匀,加入白糖、鲜奶、盐搅拌均匀, 然后倒入已拌好发酵粉的面粉内, 搅拌成糊状, 再放入玉米粒、黄油,静置30分钟发酵。

将适量植物油倒入煎盘中,然后放到微波炉中高火4分钟,取出后放入适量发好的面粉糊, 再放入微波炉中高火1分钟,翻面再高火1分钟,玉米饼即成。用同种方法做玉米饼, 直至面粉糊用完。

最后在玉米饼上面放上熏肉即可食用。

功效:熏肉玉米饼香甜可口,具有降血压、防癌的功效。

【鸡蓉玉米羹】

材料:玉米罐头1个、鸡蛋2个、白糖适量。

做法:打开玉米罐头,将玉米粒捞出备用;鸡蛋磕入碗中,搅匀。

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 放入玉米粒, 再加入白糖, 搅匀, 煮沸; 玉米淀粉放入碗中, 加入适量清水, 调成水淀粉, 用水淀粉勾芡,再放入打散的鸡蛋液即可食用。

功效:鸡蓉玉米羹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气血不足的人可多食用此羹。

【木瓜胡萝卜玉米粥】

材料:粳米60克、玉米罐头1个(80克左右)、木瓜半个、胡萝卜1个、盐适量。

做法:粳米洗净,用清水浸泡30分钟后捞出,沥干水分备用;木瓜洗净,去皮、籽;胡萝卜洗净去皮;将木瓜、胡萝卜一起放入蒸锅中蒸熟,取出放入搅拌器中,搅成蓉;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粳米、玉米粒,用小火慢慢熬煮至熟,放入木瓜、胡萝卜蓉,煮沸,加入盐即可食用。

功效:此粥适合记忆力减退、习惯性便秘的人吃。

健康小贴士

吃鲜玉米时,注意应将玉米粒的胚尖全部吃进去,因为玉米粒胚尖营养丰富。此外,发霉的玉米不能吃,因为玉米发霉后会产生致癌物。

◎小麦

小麦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食之一,营养非常丰富,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之一。我国的家庭中,人们经常吃的是小麦面粉。根据小麦加工精度的不同,小麦面粉可分为全麦粉、标准粉和特制粉等几类。在我国,人们主要吃的是标准粉。

营养指数:☆☆☆☆☆

营养成分及功效:

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也非常有益。研究指出,每100克标准面粉中含糖类78克、粗纤维0.2克、脂肪1.5克、钙25毫克、磷153毫克、铁2.8毫克、其他矿物质1克以内、维生素0.24毫克、维生素B2 0.06毫克、烟酸1.6毫克、维生素E0.42~6.22毫克,热量约1444.4千焦。

经常食用全麦,可降低人体血液循环中的雌激素,从而起到防治乳腺癌的作用;而且全麦还对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有缓解作用。此外,多食小麦,还可养心除烦,健脾益肾,除热止渴。

烹调要诀:

在我国民间留传着“麦吃陈,米吃新”的说法,因此,我们在吃小麦时,可吃存放时间较长些的面粉。

此外,面粉与大米搭配着吃最好。

营养食谱:

【香酥薄饼】

材料:小麦面粉300克、鸡蛋2个;植物油、白砂糖、炼制猪油、苏打粉、香精各适量。

做法:鸡蛋磕入碗中,打散至起泡沫,然后加入苏打粉、香精、猪油、白糖,并搅拌均匀;将蛋汁倒入面粉中揉成面团,并将面团制成大小差不多的数张薄饼。

平底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植物油,大火烧至六成热后,放入薄饼,炸至金黄色即可取出食用。

功效:香酥薄饼咸鲜味美,女性朋友多吃对身体很有好处。

【鸡汤面条】

材料:熟鸡肉250克、面粉250克、鸡蛋1个;鸡汤、盐各适量。

做法: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均匀;将面粉放入盆中,加入蛋汁,并加入适量水和成面团,静置15分钟左右,擀成面条备用;熟鸡肉切成块备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