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传染病的临床特征

甲型H1N1流感预防手册:这样预防最有效 作者:邓多


1.临床分期按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可分为四期。

(1)潜伏期是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首发症状时间。不同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各异,短至数小时,长至数月乃至数年;同一种传染病,各病人之潜伏期长短也不尽相同。通常细菌潜伏期短于蠕虫病;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短,短至数小时;狂犬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潜伏期可达数年。推算潜伏期对传染病的诊断与检疫有重要意义。

(2)前驱期是潜伏期末至发病期前,出现某些临床表现的一短暂时间,一般1至2天,呈现乏力、头痛、微热、皮疹等表现。多数传染病看不到前驱期。

(3)发病期(症状明显期)是各传染病的特有症状和体征,随病日发展陆续出现的时期,症状由轻而重,由少而多,逐渐或迅速达高峰,随机体免疫力之产生与提高趋向恢复。

(4)恢复期是病原体完全或基本消灭,免疫力提高,病变修复,临床症状陆续消失的时间。多为痊愈而终局,少数疾病可留有后遗症。

2.特殊临床表现

(1)发热及热型发热为传染病之共同表现,然而,不同传染病其热度与热型又不尽相同。按热度高低可呈低热、中度热、高热和超高热。按热型分为:稽留热,多见伤寒;弛张热,多见于伤寒缓解期,败血症以及化脓性感染性疾病;间歇热,见于疟疾;波状热,见于布鲁氏菌病;回归热,见回归热病;双峰热,多为黑热病;消耗热,多见于结核病。

(2)皮疹为传染病特征之一。不同传染病有不同的疹形,包括斑疹、丘疹、斑丘疹、红斑疹、玫瑰疹、瘀点、疱疹、脓疱疹、荨麻疹等。皮疹出现的日期、部位、出疹顺序、皮疹的数目等,各种传染病不完全相同。常见出疹性传染病有猩红热、麻疹、水痘、斑疹伤寒、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

(3)中毒症状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乃至扩散全身,可出现四种形式的中毒症状。

①毒血症(toxemia) 是指病原体在局部繁殖,所产生的内毒素与外毒素进入血液循环,使全身出现中毒症状者。

②菌血症(bacteremia) 是指病原菌在感染部位生长繁殖,不断入血,只作短暂停留,并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者。病毒侵入血循环者称病毒血症(Viremia),其他病原体亦然,如立克次体血症(rickettsemia),螺旋体血症(spirochetemia)等。

③败血症(sopticemia) 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不断侵入血液循环并继续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及其他组织器官明显损伤的临床症状等。

④脓毒血症(pyemia) 病原体由血流扩散,到达某一或几个组织器官内繁殖,使之损害,形成迁徙性化脓性病灶者。

(4)临床类型为有助于诊断,判断病情变化及传染病转归等,可将传染病分为各种临床类型。根据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包括迁延型);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暴发型;按病情特点分为典型与非典型(非典型包括顿挫型及逍遥型:顿挫型的特征是指症状出现后,短时间内得到缓解或即行消失,如伤寒和脊髓灰质炎病人中的少数病例;逍遥型的特征是症状不明显,但病变仍在进行,突然出现并发症而加重病情,如此型的伤寒病人,常常在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时方被发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