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季:职业装;职业妆VS职业,“装”!(9)

这么说你就被灭了 作者:刘同


平常要说话多,说什么。不能总是一本正经的谈正事,许多重要的事情,其实决定也就在寥寥的几句话当中。

一个咨询公司的中层顾问朋友,就很懂得废话的艺术。他会在面对客户的时候攀谈一些看似不相干的话题:你看,麦当劳总是跟着肯德基,有移动宣传的地方肯定会出现联通的广告。我不知道,咱们总是跟着谁或者被谁跟着,是不是这种总有对头在的感觉很不一般呢?

一堆无用饶舌的废话?不,虽然任何一家雇佣他作为顾问的企业,都想独占鳌头,在市场上赢得更多的份额。都想独自做大,或者暂时没有对手。

但是他的话,首先显示了他对市场和行情的了解,知道任何行业,竞争对手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其次告诉了对方,我既然了解,就已经做好了帮你们应对这种局面的准备,最后,是在提示对方,你们现在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把局面和感受说出来,对我们的合作更有帮助。

这样的人,怎么会让对方不重视。不感觉到惊喜,不给他最大的关注呢。

我模拟过类似的场景,在节目邀请的选手当中。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客户,需要你来做他的顾问,你会如何提问:

结果让我很沮丧,选手中抽到这个题目的,一直对着我在阐述,保证,尽力将一切做到最好,去开发出最大的市场,渠道下沉到县级地区,抢先对手一步。

可是,你让我怎么注意你,相信你。你给出的都是蛋糕,却没有告诉我蛋糕怎么去做啊!

当你提及蛋糕怎么去做的时候,也许你会出现失误。你未必明了所有的步骤和情况。但是这次的失误,会给你补上这课,让你以后变的更好。如果惧怕失误和失败,你只是描述我要给你做一个大大的蛋糕。哪怕过了再久,你终究连烤箱怎么打开还是不明白!

禁行!大“排量”回避

有次我在现场问一名选手:“你到底了解不了解这个节目,有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相信自己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出彩?”

他有些烦躁的回答说:“那你们为什么要让我来!”

我只能笑,苦笑。

很多问题就出自这种沟通失效上面。我想问的其实是他对于节目的理解,他觉得到节目来,应该做些什么,有什么样的目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